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消费金融行业增长速度今非昔比,整个行业从过去高歌猛进到现在拐点向下,今年二季度末贷款余额增速降至25%左右。“主要是受到2017年末现金贷新规等政策影响,消费金融资产质量恶化,2018年出现了增长率冲高回落。”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分析。
目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有26家,经过几年比拼如今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冰火两重天,以招联金融为代表、已公布半年报的绝大部分实现了盈利,苏宁金融却由盈利转为亏损,而未盈利的公司也有多家。这丝毫不影响“城外”的想冲进来,近日,中信消费金融获批筹建,光大银行与中青旅及王道银行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出资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超高增长期过去
消费金融规模增长的速度拐点向下,趋势性回落已经得到确认。
2017年是消费金融行业增速高峰期,《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 2017年,剔除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性贷款余额为9.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43%,增速较2016年提升16个百分点。
进入2018年行业速度明显降温,陈嘉宁对2017—2018年上半年的个人贷款余额各分项增长速度对比发现,个人消费金融贷款的余额起点最低,但增速最高,超越个人经营贷款成为个人贷款中第二大类别。但是,2018年以来增长率冲高回落,上半年增速保持在25%左右。
个人消费金融发展最快在2017年,分季度来看,2017年三季度增速高达38%上下,为增速顶峰。2017年,一季末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增速超过了25%,二季度继续上冲至33%左右,三季末攀升至38%上下,四季度拐点到来掉头向下,季末增速下滑至36%左右。
进入2018年,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增速下滑的速度加快,一季末增速下滑但仍超过30%,到二季度末贷款余额增速迅速下滑至25%左右。
2018年半年报中,招联、兴业、中原三家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分别为612.27亿元、147.85亿元、56.21亿元,与2017年末相比增幅分别为30.75%、49.8%、79.47%。
2017年,上述三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增速远高于今年上半年,如招联消费金融2017年末贷款余额468亿,同比大增157%;兴业消费金融2017年末贷款余额98.7亿,同比大增73%;中原消费金融去年开业贷款余额便冲至31.32亿,但今年上半年增势不如去年。对比之下,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增速出现了跳跃式下滑。
消费金融公司规模增速下滑,不仅是个人消费贷款行业整体现象,还有内部激烈的竞争。融360金融分析师杨慧敏认为,消费金融公司面对多个强力竞争对手,包括银行、互联网头部平台、小贷公司、P2P。与银行消费贷规模相比,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也仅仅等同于一个中型城商行的消费贷规模;与P2P平台相比,捷信集团贷款余额与P2P头部平台陆金服接近,招联消费金融与P2P平台玖富普惠的贷款规模类似;与头部互联网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不在一个量级上,如微众银行的微粒贷贷款余额去年8月份就已超1000亿元,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目前最大的也还仅处于百亿量级。
“城外”拼命挤进来
“行业增长放缓的趋势得到确认。”这是陈嘉宁对消费金融整个行业的判断。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消费金融未来仍然是一个较快增长的行业,行业均认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年均增速。这也让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对消费金融的牌照孜孜以求。
据融360统计,除了正在运营的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13家拟设立或已经获批筹建但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的4家为中信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富银消费金融;已公布拟设立的有海南海银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翼银消费金融、九鼎消费金融等9家。
从上述还未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出资方来看,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如中信消费金融为第一家信托公司参与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是第一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杨慧敏认为,消费金融正规军正日益增多,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持牌机构来瓜分消费金融这块蛋糕,尤其是中小银行对于消费金融这块蛋糕更加渴望,从拟设立的这几家公司也可以看出。
“消费金融公司与其他类型消费金融机构的竞争也同样激烈。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的市场份额不用多说,就连银联也开始布局消费金融市场。” 杨慧敏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外部竞争也同样激烈。近期,银联旗下子公司银联商务推出一款现金贷产品“全民购”,从而消费贷之争更为激烈。
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已经有相当部分进入了盈利的美好时期。如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10余家实现盈利,总计利润超过14亿元。其中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6.04亿元,其盈利几乎占去了总体盈利近半。此外,马上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1.07亿元、3.6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29.38%、173.13%。海尔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6091.5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1%、238%。
从已公布的消费金融半年报来看,也有仍然处于亏损的公司,如苏宁消费金融,去年年盈利2.17亿元,但今年上半年亏损了2892.5万元。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8100万元,其营运时间一年多还未进入盈利期。所以,“城外”拼命挤进来的消费金融公司,首先要做好前几年亏损的准备,以及将要面临的行业激烈竞争、增长减速的现状。
“在资产端,市场日趋成熟,消费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在资金端,受到去杠杆、P2P爆雷,以及由于爆雷引发的投资者信任危机的影响,互金平台面临着较高资金成本的压力,进而影响到平台业绩。” 陈嘉宁认为与前几年相比,消费金融行业压力相剧。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吴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