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政策吹风会现场 马维辉/摄
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农村环境污染、村庄“脏乱差”等问题已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11月8日上午10时许,环境部机关二楼多功能厅,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政策吹风会,介绍行动计划相关内容。
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表示,出台《行动计划》,就是要突出重点区域,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各项举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是:通过三年攻坚,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环境监管明显加强,农村居民参与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到2020年,要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量大面广、基础薄弱,是一项长期任务。三年攻坚战聚焦重点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优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苏克敬表示。
众所周知,我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如何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对此,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农村处处长陈和东表示,各地要根据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适用的治理技术,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陈和东说。
例如,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方案》就给出了分区域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
从“零增长”到“负增长”
除了目标,《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五个主要任务,分别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
以“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为例,《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015年,原农业部提出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当时的要求是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实现‘零增长’。但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工作,中国的化肥、农药使用总量是在下降的,相比2015年已经开始减量了,出现‘负增长’了。所以这次把目标设定为‘负增长’,更加科学一点。”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据李波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将农业污染防治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他表示。
同时,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也比2015年提高了10%左右。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支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李波表示,“此外,还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稳定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