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81128140343AHfGgFAWN9.png

2013年率先大面积关停污染企业 “世界工厂”东莞现在赚翻了

马维辉 2018-11-28 14:00:55

改造前3.png

改造前后对比

本报记者 马维辉 东莞报道

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在现实工作中,环境治理却往往意味着高额的代价和成本。这方面,那些率先开展环境治理的地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广东省东莞市,号称“广东四小虎”之首,曾经的“世界工厂”,传统的镇域经济和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这里创造过“东莞奇迹”。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过于碎片化的发展模式却逐渐弊端凸显,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环境容量逼近极限、生活环境严重恶化,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从2012年起,东莞开始在水乡地区探索以经济区域概念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关停了大批污染企业,痛下决心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虽然转型在短期内也给东莞经济带来了阵痛,但长远来看,这笔账还是值得的。2017年,东莞市GDP达到7582.12亿元,相比2013年时的5490.02亿元,已经增长了38%。与此同时,东莞的环境更加优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高,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从龙须沟到国家湿地公园

东莞市麻涌镇,位于珠江与东江的交汇之处,这里河网密集,交通不便,过去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被称为“东莞的乌克兰”。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又被戏称为“东莞的西伯利亚”。

“过去,因为交通不方便,好的企业不愿意来,所以招商引资过来的也主要是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给麻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麻涌镇委副书记陈文龙表示。

以麻涌镇华阳湖为例,2013年以前,这里是以化工、电镀、造纸和洗水漂染行业为主的工业区,加之禽畜养殖业的大量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导致河涌淤塞、发臭发黑,成为东莞有名的“龙须沟”。

2013年,按照东莞水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麻涌开始关停54家电镀、漂染、造纸企业,打造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清淤165万立方米,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的开花水草3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22公里的水上绿道。

“2013年5月,我们召开了有5000人参加的‘美丽麻涌建设动员大会’,正式启动这一活动。2013年年中开始动工,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源头清理,重污染企业要么停产,要么搬迁;二是关停畜禽养殖企业200多家;三是动员群众,把位于华阳湖周边的坟地、墓地搬迁转移。”陈文龙说。

经过整治,华阳湖的水质从劣V类恢复到了IV类。昔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龙须沟”,变成了青草绿岸、鱼翔浅底的国家湿地公园和4A级景区。

11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在华阳湖湿地公园现场看到,这里河道纵横,水质清澈,两岸绿树成荫,一派水乡风格。

如今,华阳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旅游景区。2017年至今,麻涌镇接待游客已达400万人次,旅游收入8亿元。

投入1亿元 税收增长14个亿

旅游收入的增加,只是小试牛刀。因为环境改善,麻涌镇还吸引来了几个“大家伙”。

京东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及电子商务基地,总投资20亿元,年实现税收7亿元;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建成后年创造产值100亿元,利税6亿元;海底捞华南地区供应链中心,投资3个亿;周黑鸭华南区总部基地,占地近5万平方米……这一个个知名的企业,都是2013年以后落户麻涌的大项目。

以东莞京东利昇贸易有限公司为例,它是京东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2015年7月14日在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村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第二年就实现销售额107.6亿元、纳税1.09亿元,成为“2016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东莞市纳税超亿元以上企业”。

11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在该企业的现场看到,这里的智能机器人分拣中心有8条自动化的传送通道,同时有300多台智能分拣机器人在运送货物,工作人员只需要把货物的面单向上放在机器人的托盘上,系统扫描之后,机器人就能自动出发,找到对应的投递口,把货物投递下去。

“麻涌是京东在华南的第二大仓储分拣基地,仓储面积达15万平方米,每天的出库量是23万件,‘双十一’期间最高则能达到70万件。”京东华南公共事业部副总监祝琳介绍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选择把仓库建在麻涌,一是因为这里区位方便,距离广州、深圳基本都是一小时车程;二是由于麻涌环境比较好,镇政府下大力气对华阳湖进行了改造,员工住在这里生活非常舒适。

“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企业设在这里,员工除了工作还要生活。而从整个东莞区域来看,麻涌的环境算是比较好的。”祝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数据显示,2017年,麻涌镇的全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2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50%;税收总额40.5亿元,比2013年增长14亿元,增幅53%。

“刚开始关停污染企业时,短期内麻涌镇2013年的税收比2012年减少了2个亿。但从2014年起就开始由负转正,2014年的税收是25亿,2016年是29.9亿,2017年是40.5亿,没有经过30亿元的区间,一下子就蹦到了40多亿。”陈文龙说,“除了短期内受了一点轻微的影响,很快就反弹过来了。”

而在投入方面,从2013年到现在,麻涌为治理环境总共花费了4亿元,其中3亿元是东莞市政府给予的“水乡统筹”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的财政奖励,剩余1亿元则由麻涌镇自筹。

“过去,麻涌的经济比较落后,每次去市里开会,我们都自觉坐到后排。现在麻涌的经济已经从东莞的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前十,我们也终于可以坐到前排了。”陈文龙说。

“搬出去的麻涌人终于回来了”

经济好了,环境好了,麻涌的老百姓也都受益了。

袁浩林是麻涌镇的一位村民,今年已经是73岁高龄了。他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麻涌还是一个鱼米之乡,当时来东莞挂职县委副书记的作家陈残云还以麻涌为背景写出过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到了80年代以后,工厂多了,污染严重了,农民种的菜也不能吃了,很多土地被丢荒。如今,经过治理,麻涌又慢慢恢复了以前的样子。

“从好到坏,又从坏到好。环境变好了,每天晚上出来运动、徒步的人也多了,大家的健康更好了。”老人说。

另外一位村民林沛春,1995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打工,从事美容行业。2015年,看到家乡面貌的改善,她回到麻涌,在华阳湖边上开了一家名叫“春歌”的食品店,主打特色美食猪扒包。

“周一到周四游客相对少一些,但一到周末只能用‘火爆’来形容,我和我弟两个人主打,还有4-5个大学生兼职帮忙,才能忙得过来。”林沛春,“因为我们主打下午茶,对速度要求很高,必须几分钟内就让客人吃到口。”

环境好了,村民的集体收入也增加了。以华阳湖周边麻三村一块32亩的土地为例,租金从每月每平方米1元提高到了45.5元,每年为麻三村带来了1223万元的租金收益。集体收入提高了,村民的分红也更多了,可以共享发展成果。

陈文龙表示,当初刚开始推进水乡统筹发展的时候,麻涌提出过三个目标,就是让麻涌人回来生活、就业和读书。以前这里环境不好,很多麻涌人都搬出去住了,现在终于慢慢都回来了。

“现在看到的只是麻涌过去5年的变化,未来这里还可能有更大的腾飞。首先我们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利好政策,第二通过过去几年的改造,我们盘活了很多土地,这些土地现在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将来可以做新的规划。”麻涌环保分局局长蔡伟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此外,先走一步,还会有一些先机和优势。其他没有转型的地区,招商引资时是“企业选地方”。而像麻涌这样转型早的地区,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比较多,地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优先挑选那些投入产出比高、税收贡献大、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入驻了。

“以前挣的都是小钱,环境也搞差了。现在不但环境变好了,还可以挣大钱了。”蔡伟根说。

麻涌水乡统筹发展的例子,其实也是东莞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全市范围内,东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整治“散乱污”企业,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打造城市经济升级版的目标。曾经的“制造业之都”,如今正在蜕变为新的“宜居生态之城”。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