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12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在“第三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央企业也在推进自身产融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的是及时提供符合企业和产业特点的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以融促产、推进实业更好发展。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中央企业共有持牌金融子企业85户,资产总额8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71户,资产总额约3.4万亿元。
徐福顺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尽管中央企业金融业务整体规模不大,在金融行业所占的比重较小,但是它们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风险总体可控,在推动主业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展现在以下三点: 一,有效推动了集团主业的发展。中央企业紧紧围绕促进主业发展,有效发挥金融业务专业化服务功能,通过将金融业务内部化,强化了资金集中管理,拓展了融资渠道,为主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融资费用,优化了基本结构,通过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增加了客户黏度,拓宽了市场需求,完善了供应链体系,为主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利用金融业务为投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在推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牵头成立的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和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效率高、范围广、带动性强的优势,有力推动了国有资本更多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有效支撑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央企业利用金融业务积极搭建支持创新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投融资和创新发展机制,加快推动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发起和参与设立创新发展基金超过200只,支持建立各类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网上众筹空间和技术服务平台,有效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潜能。
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应忽视。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央企业在有效利用金融业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的企业集团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直接融资占比较低、很低,资本结构还有待优化,有的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深度不够,金融业务对主业实业的促进带动作用还不够强,有的企业集团金融业务管理能力还不够高,专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徐福顺表示。
他还进一步指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充分利用金融业务服务企业发展,更好地推动实业主业不断做强、做优、做精,要共同做好以下三点: 一,要坚持以融促产,立足主业、实业,推进产融结合。产业金融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我们支持中央企业着眼于更好发展主业实业合理有效利用专业金融服务,将着力推动中央企业科学制定产融结合发展规划,坚决防止贪多求全、脱实向虚,切实发挥好产业金融背靠产业、了解行业的优势,聚焦发展与集团产业特点相结合、相符合,主业需求相配套的金融业务,不断提升服务主业实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坚持因企施策,严格规范中央企业金融业务。不同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基础条件、现实情况不尽相同,我们将探索开展分类管理,因企施策,有序推动金融业务发展,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当允许开展多种金融业务,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对于金融业务发展基础较好,产融结合效果明显的企业引导其金融业务更好地服务主业;对于金融业务效益不佳,产融接合不突出的企业加快推动金融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于主业整体亏损,资产负债率较高,现有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或服务主业的作用不明显的企业严禁新增金融业务投资。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控制金融业务风险。产融结合是把双刃剑,金融业务的高杠杆特性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在放大风险,我们将推动中央企业严格落实管控责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排查机制,切实摸清金融业务各领域、各环节的风险底数,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全面加强委托贷款、内保外贷等高风险业务管控,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贸易业务。建立金融与产业之间的风险隔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大变革之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只有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只有金融血脉畅通,实体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徐福顺最后亦强调。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