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湖南衡阳祁东县红旗水库 马维辉/摄
本报记者 马维辉 常德、衡阳报道
自从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颁布以来,饮用水水源地还是第一次迎来如此大规模的专项整治。
2016至2017年,原环保部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排查整治。截至2017年底,排查发现的490个问题已经全部完成整治。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又与水利部联手,开展了更大范围的专项行动,要求2018年底前长江经济带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的专项整治,其他地区则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整治。
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工作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截至11月28日,此次排查发现的6251个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治5970个,任务完成比例达到了95%。
各地的水源地专项整治任务是如何完成的?老百姓的“水缸子”安全如今是否有了保证?12月4日至7日,《华夏时报》记者专程赶赴全国第一个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务的省份——湖南,采访了该省的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
13年历史的猪场拆了
严钦政站在一片红色的泥土上,由于刚刚下过雨,泥土变得松软而泥泞,不少红泥粘在了皮鞋上,走起路来都沉重了不少。
他是湖南常德澧县芙蓉养殖场的老板,脚下的这片泥土,就是他曾经的猪场。今年4月,猪场被拆除,600多头存栏的大猪小猪也被卖掉。拆除后的猪场铺上了红土,种上了橘子、柚子等经济作物。
猪场之所以被拆除,与全国性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按照要求,今年长江经济带的所有县级水源地都要进行专项整治。澧县属于湖南,湖南则属于长江经济带,严钦政的猪场又正好位于王家厂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内,所以也在拆除之列。
“他的猪场是在水库旁边的山头上,一旦下雨,雨水就会把猪场里的粪便、垃圾等顺着山坡冲刷到水库里,影响饮用水水质。”澧县环保局局长金贤芳如是说。
严钦政回想起自己办猪场的经历,2005年投资,初始投入花了60万元,高峰期存栏曾经达到2000头。今年拆迁时,按照每平米120元的标准,县里给他补偿了30万元。再加上卖猪的收入,基本上不赚不赔。虽然不舍,但如今猪场已经没了,就连给猪场供电的电线也被割断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电线杆,曾经的猪场已成为明日黄花。
与芙蓉养殖场命运相似的还有飞达石膏粉制品厂,两者直线距离不超过5公里,同属于王家厂水库二级保护区。今年4月开始,县政府找到该厂,要求拆除厂房。经过“两断三清”、签署协议、清空厂房等步骤,到了7月8日,厂房正式被拆除。所有的费用包括经济补偿、拆除、复绿等总计花了1026万元。
污染源拆了,王家厂水库的水质也得到了提升。12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王家厂水库内水质清澈,周边树立了多个宣传牌,如“常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澧县王家厂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告”等。依托水源地,这里还建立起了湖南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四周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王家厂水库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是澧县县城30万人的备用水源。过去由于水产养殖等污染,水质常年是地表水五类。今年经过治理,已经恢复到了二类水的水质,有力地保障了澧县居民的供水安全。”金贤芳表示。
全国首个完成整治任务的省份
王家厂水库的案例,其实也是整个湖南省水源地专项整治的缩影。
距离澧县400多公里远的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也进行了类似的整治。这里有一个红旗水库,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正式运行,一直是县城居民供水和保障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但在过去一段时间,水库周边的管理不够严格,农家乐、观光船等较多,使得水质逐渐变差,部分区域还出现了恶臭、泛黄、浑浊等现象。
当年水库修好之后,居住在库区尾段的村子外出变得不便,村民出行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经过水库,到大坝旁边的码头换乘汽车去县城,这也给水库的水质带来了安全隐患。今年,借助水源地专项整治的契机,祁东县关闭了大坝旁边的码头,收购了船务公司的37艘渡船,取缔了这一重大污染源隐患。
不过,码头拆除后,库区内居民的出行又成了新的问题。为此,县政府专门修建了环水库公路,开通了2趟公交线路,从而方便库区居民的交通出行。
“通过拆除码头和农家乐、取缔水产养殖、新建饮用水源保护值勤亭、抽派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等举措,红旗水库的水质从原来的地表水三类,变成了现在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水源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红旗水库管理所副所长陶钢桥说。
从全国范围看,湖南省也是第一个完成今年水源地专项整治任务的省份。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县级饮用水源254个重点问题的整治已全部完成。
在专项行动过程中,湖南省还创新性地设立了司法联动制度。2017年5月,湖南省成立全国第一个省人民检察院驻省环保厅检察联络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则成为该联络室的第一个专项工作。
按照部署,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原省环保厅相互配合,于2017年、2018年连续4次对全省14个市州开展了督办。根据督查情况,两部门又向相关市州人民政府印发了联合通报,并对整治进度滞后的地方进行了集中约谈。
“这样就从行政、法律监督2个方面形成了合力,共同督促市州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比原来单纯的行政监督效果好了很多。”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30多年没人敢碰的法律终于落实了”
早在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中就对水源地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不过,那时候地方更多的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有关水源地保护的规定执行得并不到位。
“有水的地方一般也是居民集中定居的地方,同时也是工业企业想要取水的地方,结果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之后,工业园区陆陆续续进来了,居民生活污水也进来了。水库既是大家喝水的水源地,也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地,给居民用水安全造成了很多风险隐患。”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水污染防治法出台30多年还是没人敢碰,划了区域,落实不了。”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才有了水源地治理的新局面。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今后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其中就包括水源地保护攻坚战。
“对于多年历史原因形成的遗留问题,不管是水源地在先还是工业企业在先,都要以保护老百姓的饮水安全为目的,正视问题、彻底排查、清理整治。”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5月,原环保部启动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要求到2017年底前完成长江经济带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排查整治任务。2017年12月30日,湖南省株洲市二、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电厂温排口移出工程完工,标志着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今年3月,环境部和水利部又联手开展了更大范围的行动,这一次则把目标瞄准了长江经济带的县级及以上城市,以及其他地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到了11月29日,环境部召开专项行动第四次视频会议,结果显示,截至11月28日,全国31省份276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问题中,已完成整治问题5970个,任务完成比例达到95%。
“视频会议只请没完成任务的地方来参会。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次视频会议时,31个省份276个地市全部来参加。到了今天第四次视频会,只剩下19个省份的89个地市了,这充分反映了各地各部门一段时期以来的扎实工作和辛勤劳动。”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2019年底前还要完成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的水源地环境整治,未来还有农村的水源地环境整治。有的城市如果只有单一水源的,还要增设备用水源地,从而保障老百姓的“水缸子”安全,水源地保护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