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方发债的表述似曾相识,但又不同,即“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如何理解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2月21日晚,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到扩大地方专项债务,具有特殊的意义。其意义有三:首先,地方财政为了完善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困难,债务累累。其次,专项债务又有明确的用途,便于管理,可以直接精准投放资金。三是目前地方债务规模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可以适当增加地方债务。
不难预测,明年发债的规模,至少不比今年少。
记者注意到,财政部12月19日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59亿元;1-11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014亿元。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903亿元,仍未超出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即不超过209974.30亿元。
“今年全年发债规模在4.5万亿左右,明年在5万亿左右。”中国社科院农经所农村宏观经济室主任李国祥向《华夏时报》记者提醒称,此次中央经济会议还有一句话说,“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明年发债或在5万亿
“增加就增加,还要加一个‘较大幅度’的限定语,分明是继续印钱给地方政府搞基建和房地产。”一位网友这样理解“较大幅度增加发债”这句话。
与此佐证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发力促有效投资。比如,为助力基建补短板重大项目的开工,9月10月集中加码发债。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政府普遍有稳增长的需求,这就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最近金融机构也有意愿加快放贷,金融机构依然看好地方政府的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也会有增加的,尤其下半年提速了专项债的发行。”金永祥说。
自2015 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缓慢,仅隐性债务增长较快。FOST咨询公司一份名为“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治理及政策动向”的报告称,地方债务反复膨胀的根源在于各地继续以GDP论英雄、滥用权力,对违规融资处罚过轻,继而大肆发债。
该报告撰写人、咨询公司FOST首席分析师冯建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有关部门正制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综合治理办法,预计仍可能采取分类处置。
“允许地方自己发行债券,地方缺钱就会发债来搞项目建设,促进投资需要项目带动。”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兆勇认为,地方债务膨胀已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需要慎重而为。
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
然而,地方债务急剧膨胀,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近10年的事。据记者了解,新的预算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同时严禁地方政府以其他方式融资,要求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切割,剥离融资功能。
“为允许地方政府支持上项目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在推出 PPP、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等方面发文加以规范,但不排除个别地方政府却借机再次变相举债。”冯建林说,今年,变相举债多有发生。
地方债务的监管并未放松。数据显示,2017年末地方债务余额比 2014 年末增加了1万多亿元,仍在缓慢增长。经全国人大批准,2018年全国地方债务限额为209974.30亿元。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903亿元,仍控制人大批准的限额内。可以预料的是,即将到来的2019年,地方债将呈增长之势。
发债助力大基建
就中央经济会议来看,基建领域补短板,明年还是重点。
10月31日,国办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称,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一些领域和项目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亟需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
“坚持既不过度依赖投资也不能不要投资、防止大起大落的原则,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该《意见》还指出,今后将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
具体来看,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未来还是重点支持对象。
除了城市,基建领域补短板的另一个大市场,是广大的乡村。
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国家预计投资4万亿启动农村基建。“未来5年,要把基建重点放在农村,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各方面都需要同时推进。”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
据记者了解,当前,为扩大有效投资,城市、农村都迎来一批重大上马的工程。 这其中,农村基建开始大展拳脚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至2020年乡村基建规模将达到4.52万亿元。
梳理发现,2018年下半年各个部门包括发改委、交通部、工信部、能源局等相继出台农村基建重点领域的重大举措,主题涉及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
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指出,农村基建的推进主要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发展性基础设施、生态性基础设施,共计四大类,内容丰富。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已制定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方案”,重点阐述了“补城市、农村两方面的交通领域短板”。“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化等,已名副其实成基建的重头戏”。叶青说。
事实上,基建投资,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交通。比如,临近年末,国家发改委对上海、杭州、重庆、济南4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做出批复。这四个城市,上海轨道交通三期总投资2983.48亿元,重庆轨道交通三期总投资455.7 亿元,济南轨道交通一期调整后投资增加29.3亿元,杭州轨道交通三期投资增加560.1亿元,共涉及资金高达4028.58亿元。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对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做出批复,涉及投资5000亿元。叶青预测,明年考虑到政策对于基建投资的倾斜,实际基建投资的额度更大,不可避免的是发债也会增加。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