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史凯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瞿女士最近不但领了公司发的年终奖,而且工资还涨了,但她却没感到特别开心。
“我年均月收入一万元左右,但自从开始背负巨额房贷债务时,在我的词典里就没有’存款储蓄’这个词汇,基本上与’月光族’划等号。最近年底工资还涨了近两千元,但由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加大,尽管涨薪但每月的可支配收入仍旧只有一两千元。”瞿女士说。
“确实‘零储蓄’的生活已经维持多年,并且一直以来生活质量还不是很高。”家住杭州的王先生在电话里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每月一想到要还房贷就揪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多家研究机构12月24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经济蓝皮书》称,近两年居民提供给其他部门的储蓄资金大幅减少,出现了“居民储蓄不足”的情况。同时在企业去杠杆背景下,企业负债难度加大,更加凸显了“居民储蓄不足”的问题。
据测算,2018年居民还本付息金额与可支配收入之比接近40%,并呈上升趋势。这样一来,虽然居民的储蓄可能还在增长,但主要用于还债,储蓄存款没有增加。
被房贷透支的未来消费
“大概10多年前,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跑去银行存款的现象还很普遍,而近些年来这种现象愈发少见,在被房贷以及一些人的车贷等贷款的绑架下,生活中的一部分消费支出同时使用信用卡、蚂蚁花呗等各种借贷产品透支消费的现象倒是不断增多且很普遍。”瞿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她也是透支消费群体中的一员。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居民人均储蓄和储蓄率不断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央行)2011年公布的储户问卷调查还曾显示,高达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公布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居民储蓄率占国民消费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中国居民储蓄余额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球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今非昔比,据央行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4万亿元,增速创40年来最低。2008到2018年的10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2010年全国居民储蓄率为16%,而2017年仅为7.7%。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居民储蓄率下降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13到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其中,房贷是最主要的债务因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今年2月也曾表示,中国杠杆率出现了两大变化,宏观上未降,结构上有所调整,2017年中国居民第一次出现储蓄增长率为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储蓄率从全球最高水平降到现在的7%左右,快要与美国持平了,美国的储蓄率就是7%、8%左右。储蓄率的大幅下降,反映出居民原来存在银行里的储蓄存款现在全都变成了买房的负债。从购房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可以说是高消费国家,但高消费都是集中在购买支付房屋上了。
《经济蓝皮书》称,从内需的角度而言,不断攀升的高房价已经成为一部压榨机器,因为购房者已经在房贷上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消费能力,而未购房者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尽可能的压缩消耗品的消费支出,将劳动所得存入银行,以追赶不断攀升的房价。在这个过程中,高房价不仅吸收了居民现在的购买力,也在透支居民未来的消费。
陈及也持同样看法认为,由于被房地产市场绑架,绝大多数或相当多的中国家庭在未来10到25年的钱都已经预先被房地产市场给锁定了。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经济蓝皮书》预测,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为5.4%和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预计2019年中国财政收入19.8万亿元,增长6.6%,财政支出23.3万亿元,增长6.9%。
不过,尽管居民收入或将有所增长,但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居民储蓄仍将持续下降。
经济学家连平曾在今年11月发文表示,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长动能逐渐从投资向消费转型。随着人口老龄化,总需求趋于走弱,有些类似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情景,国民储蓄率将逐渐下降。“考虑到中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发展空间,国民储蓄率下降幅度不会像日本那么大。因此,预计2020年左右中国国民储蓄率将下降到45%左右,2030年将下降至35%左右。”连平分析认为。
缓解储蓄下滑尚需时日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经开始低于GDP增速,居民储蓄开始出现相对停滞状态,居民财富基本被“房”掏空,居民债务上升等对消费升级乃至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而缓解储蓄下降却不是很容易。
“我身边一些即使没买房的人,也是抱着将要背负巨额债务买房的打算。”瞿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大家普遍都抱有以房升值的想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此前表示,2015年之前,被房地产套牢的基本上是中上阶层的人群,但是新一轮的去库存,特别是货币化以及鼓励农民工购房等之后,实际上将存款储蓄相对薄弱的阶层人群所获取、可利用的资金基本上也全都放到了房地产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的家庭部门年度新增贷款与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已由2005至2007年期间的年均50%上升为2014至2016年的97%。特别是2016年出现了中国家庭存款增量逐渐低于家庭贷款增量的现象。
在陈及看来,多数人寄希望于将有限的钱投射到与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房地产市场上投机炒作,抱着“泡沫”的想法。而更多的人即便是不炒作,仅作为刚需购房也依然是超出自己经济实力范畴。本来购买70平米的住房就够用,非要购买170平米的,这其中也夹杂了投机的成分。“这些畸形的局面不是一时半会都够扭转的。”陈及说。
陈及认为,缓解储蓄下降,一方面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需要综合治理房地产市场投资炒作、价格稳定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各方面的市场稳定下来,大家的心态稳定下来,让投机炒作的欲望降低下来,居民生活才能回到原先的理性轨道上去,储蓄状况才能得以恢复。
“不管怎样,目前上涨了一两千元的工资水平对于明年来说,确实能减轻一定压力,但节省开支,不敢有多余的花销项目仍旧是今后生活的主旋律。”瞿女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展望自己的2019年时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