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师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面向未来的三大引领性创新工程,即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智慧学习工场、未来课题研究与实践计划。通过改变校园形态,打造新型智慧学习工场,植入人才培养模式与人工智能科技,改变工业化时代的学习模式,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12月26日-29日,第一届全国绿色学校节能环保研讨会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在深圳举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会议上透露。
该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生态环保部宣教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260余所高校,上海、河南、山东等10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60余家企业总共700余名代表参会。
“绿色学校”群策群力
作为全国绿色学校节能环保领域的研讨交流平台,该会议在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教育领域的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升,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创新能源管理机制,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
教育系统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推动校园绿色发展方式,创建美丽校园,促进教育现代化?此次会议上各方代表以及专业人士献计献策,分享独特的见解,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陆梅指出,建设绿色校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联合推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节能环保发展的新机制、新做法,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指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为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将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同搭建教育系统节能环保服务平台。
生态环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闫世东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将有效提高学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推动生态素质教育,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起到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详细介绍了绿色学校创建的历史沿革和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全面分析了校园能源管理监管平台的现状和困难,指出绿色学校创建要做到学校事业规划、校园规划、能源资源使用规划的多规合一,学校能源数据平台要在规划的顶层设计下统筹实施。下一阶段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搭建能源数据平台,开展绿色教育,宣贯绿色学校标准,形成高校能源资源使用的解决方案,建设一大批绿色学校。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为会议作“强化教育系统绿色发展意识、争做能效领跑标杆学校”的主旨讲话,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对教育的要求,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周期,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等科技对各级各类的教育都提出了挑战,促使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学习、创新的本质。
陈锋认为,建设绿色学校,本质上就是要满足广大群众对更加美好教育的需求,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创建美丽校园。在实施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工程中,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积极推进绿色校园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了教育能源数据平台,正在逐步形成全国学校能源资源使用数据的信息池;开展绿色学校课题研究,形成了校园能源资源相关工作指南和标准的建议稿;通过实施能效领跑者建设项目,搭建了校园能源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组建了中国绿色校园社团联盟,搭建青年宣传教育平台;搭建学校绿色发展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学校实施项目改造。
陈锋指出,学校要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战略意识,有敢为人先、争做标杆的理念和精神,要转变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学校快速发展,要推动创新驱动,与社区、城市联动协同发展,在新时代绿色发展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担当,争当能效领跑标学校。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原住建部科技司巡视员武涌指出,要以制度建设依法推进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分析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绿色节能建筑法律体系的立法思路,并在多维度多角度梳理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节能规划在总则中进行约束,单独章节推广,最终达成以制度设计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型探索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副巡视员周宏春提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是发展,转型升级的主线是绿色,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是循环,重大能源发展的战略是低碳,并作了全面阐述。指出绿色学校创建就是要创造适宜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效仿食物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形式打造物尽其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循环经济模式。
天津大学教授、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宏伟提到,高校水资源利用的现存问题与瓶颈是缺乏面向高校水资源的生态校园建设理念、成套技术、管理制度和工程经验,并分享了天津工业大学以“循序利用—按需处理—零排放”生态校园水系统建设管理模式的理念,建设校园水系统供、用水示范工程的成功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波介绍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能对节能及能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指出基于公共机构的现实情况,只有结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才能解决公共机构节能面临的改造经费不足、缺少技术力量、运行维护等困难。他分享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在模式、财务管理、节能收益归属、平台、招标、风险等方面存在的六大应用方式。
淮海工学院副院长许兴友,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分管领导,大力倡导与社会资本合作,力推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校园节能改造,并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同实施了能效领跑者建设项目。许院长结合学校自身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学校节能工作的理念和举措,为全国学校开展能源工作提供了典型案例。
打造强大支撑体统
两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教育部实施的能效领跑者建设项目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认可,一批学校积极申报、一批企业积极加入、一批项目成功落地。在这过程中,学校能源资源项目改造的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上面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有全国各地补贴政策的汇总和咨询,有全国知名专家在内的专家库,有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库,有节能环保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悉,能效领跑者建设项目发布以来,共收到180所学校近600个申报项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统筹组织项目实施,根据项目计量、节能空间等因素,确认42所学校为第一批能效领跑者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涵盖能源信息监管平台、暖通空调、照明系统等10大类别的122个子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5亿元。开展了校园整体节能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召开项目推进会100余次,实地调研45所学校,完成70余份项目方案,其中企业库30家成员配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参加42次实地项目勘察,完成19份技术方案,企业库正在为项目提供实施层面的技术支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化工大学、淮海工学院等11所学校的能效领跑者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并在会上进行了项目展示。
项目实施离不开专家的支持,会议新聘任在高校后勤工作的24名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学校实施能源改造提供智力支持,目前中心后勤领域专家库成员达到63人。
会议上,中教能源研究院在本届会议上正式成立运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陆梅为中教能源研究院揭牌。中教能源研究院顶层架构包括由院士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和长江学者、科学家组成的运行团队。全面支撑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绿色学校能源资源管理工作,并筹建国家工程中心,实施顶尖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据了解,教育部还建立了全国教育能源数据平台,形成了我国教育能源资源使用数据的信息池,涵盖教育能源信息平台、教育能源高校服务平台、教育能源公众服务平台等三个子平台,为学校实施项目改造提供全面专业的数据支持。目前,已联系走访学校100余所,已成功接入39所学校的数据。
此外,为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理念,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会议上聘请2004年奥运会10米跳台冠军胡佳作为绿色学校节能环保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