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1090736423JA21SC88E.png

澳银资本熊钢:近10年创投基金整体表现令投资者失望

闫妮 2019-1-9 07:35:49

本报特约记者 闫妮 北京报道

2018年,资本寒冬这个词已经见怪不怪了,全员募资、机构关停、企业倒闭裁员的信息不绝于耳。步入2019年,VC/PE最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

“资本寒冬之下,VC/PE投资作为流动性最差的一种投资,其募资处于绝对困难境地,不管是头部大机构还是后端小机构,没有几家容易。”近日,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在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称,“从基金整体还本率看,创投基金整体表现令大多数投资者失望”。

熊钢认为,从各种表征及数据判断,实体经济寒冬已经来临,现在只是处于剧烈下行的早期阶段,未来几年,会有更恶劣情况等着大家。这个寒冬对创投行业有着深远的间接影响。

私人资本会撤出长线投资

从募资来源上讲,私人资本对VC/PE的投资意愿下降。在未来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市场会做出“现金为王”的清晰判断,之前VC/PE投资的最重要参与者——私人资本会撤出长线投资。熊钢称,“下行周期下,为了保持高流动性,大部分新增资金不会考虑VC/PE这种流动性最差的投资。现在,几乎所有VC/PE的募资处于绝对困难境地,不管是头部机构还是后端小机构,没有几家是容易的。”

在投资方向上,熊钢称,实体经济已处于寒冬,市场预期并不明朗,创新企业服务于实体,受此影响,未来发展也不明朗。

在宏观经济剧烈下行阶段,任何一家机构都不能逆势而为,只有顺势而为,适者生存。现在,大多数机构投资非常谨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谁是适者?熊钢认为,一种是已募集到足够资金的机构,做好了御寒准备;另一种是投资风格稳健、投资底层扎实的机构。简单得说,基金的持续收益能力有多强,机构的生存空间就有多大。当然,聪明的、持续的复利投资者也是市场的最终赢家。

其实,创投圈都对基金真实退出情况讳莫如深。熊钢直言,“从2008年起算,2018年正处在第一波创投周期的关键退出节点上,有媒体报道,创投基金整体还本率不足20%,基金还本周期平均7年以上,这样的投资表现当然不会令多数投资者满意。”

熊钢进一步解释称,假设综合性的理财市场年化收益率7%,作为流动性最差、锁定期5-7年以上的VC/PE投资,至少要跑赢综合性的理财市场才有资格生存下来。低流动性投资的年化收益水平应当高于高流动性投资,这是起码的投资标杆。如果投资7年连本金都收不回来,无论哪家机构都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创投机构景况如此,那对于创新企业是怎样的要求呢?熊钢称,“在宏观经济剧烈下行的大趋势下,被投资的创新类企业要讲究基于流动性安全基础上的合理扩张,保持成长性。要有能力产生稳定的内生经营性现金流,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成本效能;同时尽所能增加外部现金流,尽快开展各种各样的融资,比如股权、债券融资,补充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一切以现金安全为目标。”

硬科技投资现状堪忧

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也令创投圈的投资风向发生了转变,一些头部投资机构公开称未来的投资机会在硬科技,“芯片热”代替了“商业模式热”。作为2019年最值得创投圈期待的科创板,硬科技企业也被列为有望登录科创板的首选。

熊钢称,“首先,技术领域有底层的核心技术,中间层的支撑技术及最外层的应用技术。但中国绝大多数技术企业基本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在底层的核心原创技术及支撑技术方面,要么有钱,去花高价买;要么就等着人家告你侵权甚至剽窃。在这种硬科技投资现状下,对技术价值与知识产权的判断能力必然成为技术型投资机构的标配。

其次,熊钢直言,投资硬科技的投资机构需要技术及产业基因,需要务实态度及长期积累,改弦易张并非易事,别奢望短时间内投出所谓的独角兽。对于技术类投资,澳银资本有一套自己的逻辑,10多年前已开始专注于硬技术投资,并且已开展底层技术的公益投资。现在,我们很期待科创板的降生,希望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共同细心呵护,成为所有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之福!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