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110114421VjqnTe5a6h.jpg

一大波基建项目接踵而至 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一个也不少

杨仕省 2019-1-10 11:42:17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1月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透露,近期国家发改委已经审批、核准、备案了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补短板项目,即将开工。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部署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在建工程及补短板项目建设。

记者梳理发现,最近一月,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多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高铁建设项目,投资万亿元左右。2019年开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共涉投资3786亿元。在此之前,已有长春、上海、重庆、杭州、济南等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复。

而各大基建项目中标的消息,也如雪片般飞来,2018年12月各大建企中标总额到达了巅峰。其中,中国中铁及联合体中标超1090亿,中国建筑中标812亿元,中国铁建中标额超740亿,中国交建中标总额370亿元,地方建筑企业1900亿收入囊中。1月4日至9日,每天也不断传出各大建筑企业大基建中标的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四季度至今,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规模超过1.2万亿元。

眼下,一大波基建项目正接踵而至。基建项目加速落地,中标项目如何转化为订单,业界称一看政府的审批进度,二看资金。而今,这两者已具备,开工只需一声令下。

一批补短板项目即将开工

相比此前,发改委强调发力基建的信号特别强。

“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关键是选准领域和项目。”7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今年有效投资的重点方向是,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

宁吉喆为此表示,为了推动投资项目尽快落地,国家发改委将在推进“三个一批”和提高“三个比率”上下功夫。其中,“三个一批”就是,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三个比率”就是,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资完成率。

宁吉喆证实,近期国家发改委已经审批、核准、备案了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补短板项目,即将开工。

此外,在重大外资项目上,宁吉喆也透露,今年一季度抓紧推进第二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每个项目投资额都将达到几十亿美元乃至上百亿美元,以新能源项目居多。

基建又躁动起来了。去年9月18日发改委表示,在坚决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当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表示,力争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稳定。

基建再次被寄予厚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发文称,2018年基建大幅度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去杠杆见效、强监管落地、地方债务管控加强、PPP项目全面清查、环保力度加大、财政赤字率调低等宏观政策的叠加效应。

中国中铁就是基建升温一个好的例证。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8年年初至去年9月底,中国中铁共披露中标的重大项目126个,项目总金额2505.57亿元,超上一年全年所披露的重大项目金额,组建基建需求有多强劲。 。

近日,轨道交通审批的数据也上来了,很多城市之前暂停审批,而今轨道交通审批恢复正常,达标一个批复一个。时至今日,交通基建依然还是数量、金额都“挑起大梁”的一个,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据中铁总消息,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

“铁路投资重返8000亿,主要就是装备潮和基建潮叠加后的结果,前者是项目增量,后者则是加速推进的已有项目。”原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处长、福盛德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预计,“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将延续“十二五”的投资情况,每年将增加 8000 亿元投资规模,其中基建 6300 亿-6500 亿元,装备制造 1000 亿元、大修改造 500 亿-700亿元。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也显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铁路新建线路和高铁分别为2.5万公里、8000公里和2.5万公里、7000公里,但未公开投资数据。

“从基建投资的政策导向看,基建投资会保持平稳增长。”冯建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去年、今年地方换届,上项目的积极性比较高,还有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很大。

要尽快发行万亿地方债

宁吉喆还透露,将进一步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并提前下达一批投资,进一步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重点项目的领域和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部署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在建工程及补短板项目建设并带动消费扩大。

此次会议特别强调,发挥专项债对当前稳投资促消费的重要作用。会议强调,更好专项债募集资金要优先用于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支持规划内重大项目及解决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等。对经全国人大授权提前下达的1.39万亿地方债要尽快发行,优先用于在建项目,防止,支持在建工程及补短板项目建设并带动消费扩大。优先用于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支持规划内重大项目及解决政府项目拖欠等。

“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地方抓紧开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多个场合强调,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也要抓紧开展备料等前期工作。

与此前国常会不同,此次会议还指出,货币信贷政策要配合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后续融资。

记者了解到,今年提前下发2019年1.39万亿元地方债,比去年的1.35万亿地方债数字要高,重在引导专项债券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

财政部官网消息显示,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09974.3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37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6185.08亿元。

上述国常会指出,要围绕优结构、稳内需,更有效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落实好日前宣布的全面降准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适时预调微调,缓解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扩大就业和消费。

当下,地方债是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基建的融资直接决定着基建的投资。”冯建林称,2018年上半年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出现罕见下滑,主要源于严金融监管,资金链收紧,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大受影响。

记者采访中国铁建了解到,目前,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已有大有好转。市场普遍预计,2019年地方新增债券规模将在2018年年2.1万亿元基础上继续提高。

“2019年地方债规模,肯定继续加大。”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提前下达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可以让地方提前做好资金安排,加快基建补短板。

而今,PPP项目的融资也理顺了。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此前告诉记者,2018年上半年PPP项目清库,目的是为了规范而非叫停,符合规范的PPP项目不受影响。

从以上诸多迹象来看,随着财政及货币政策明朗化,此前因资金紧缺无法落地的项目将重获新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