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斌 于建平 北京报道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外商投资法》凸显了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把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平等对待,涉及多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汽车产业即是其中之一。
巧合的是,3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在德国大众汽车年会上公开表态:“2020年我们确实想重新调整在中国的股比。”这番表述与两周前他在日内瓦车展上的隐晦的表述语气不同,却意味相同,大众集团急迫希望改变在华合资车企自身所占股比的态度,在中国汽车业内迅速掀起热议波澜。
大众急迫发声不再谦卑
德国时间3月12日中午,大众汽车集团 CEO 迪斯表示,正在与中国合资伙伴谈增持合资股比一事。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最晚2020年上半年将对外宣布。两周前的日内瓦车展上,迪斯还比较含蓄,“不排除增加合资股比的想法”。
目前,大众在华共涉及三家合资车企,一汽-大众方面,大众汽车集团并不控股一汽-大众,一汽-大众的股比结构为一汽持股 60%,大众持股 30%,奥迪持股 10%。而上汽大众方面,上汽集团持股50%,德国大众持股38%,大众中国持股10%,斯柯达持股1%,奥迪持股1%。江淮大众中外双方股比为50:50。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营业利润为46.27亿欧元,占大众汽车集团2018年全球139亿欧元营业利润的35%。但可惜的是,利润的最大头——整车合资企业,并未能出现在大众汽车集团当年的经营报表内。
公开资料显示,大众汽车目前在中国的三家合资伙伴中,除江淮大众是新签署的合资协议外,大众与上汽的合作协议还有11年到期,与一汽-大众还有22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公司之一,大众汽车能够取得在华销量占其全球销量近40%的实绩,与中德两国长期和睦的政商关系及中方合作伙伴长期努力和牺牲密不可分。大众在华三大合资项目,无一例外都是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下才得以促成。
对大众汽车有着历史性贡献的前大众集团CEO卡尔·H·哈恩博士曾表示,没有中方的支持,股比再高,企业也无法生存。亲自促成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大合资项目的哈恩博士,此语有着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洞见,正是因为他早年在大众董事会力排众议决定与中国合资生产轿车,才有了此后大众在华的30多年的增长奇迹。
上汽大众回应有礼有节
3月18日,上汽声明中称,上汽集团未与大众汽车集团就“调整股比”一事进行过磋商,大众汽车集团也未正式向上汽集团提出过讨论股比的计划。外方股东是否会提出“调整股比”,要看每家合资企业的具体情况,要视中方股东在合资企业的话语权和贡献度而定。
有心者注意到,在上汽集团声明中段,上汽这样表述:“双方的合作始终遵循对等、双赢的根本原则,类似合资企业股比调整等关乎合资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由双方协商一致决定。对于此次合作外方未经事先交流,单方面就在华合资企业重大事项表态的行为,上汽集团感到遗憾。”
上汽集团公关部在回应上述事件时称:“事后,双方高层进行了沟通,大众汽车集团向上汽集团还原了现场情况,澄清事实,消除误会。”
成立于1985年的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2019年1月,上汽大众成为国内首家累计产销量突破2000万的乘用车企业。
对等股比当年是为了保护谁
细读3月18日声明,从始至终上汽集团的表述语言都明确践行了《外商投资法》所要求的公正、公平原则,不仅代表自身表述了客观的立场,甚至帮助长春的中方兄弟明确表达了中方的合理诉求。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50:50的合资股比,并不像部分自媒体或西方媒体所认为,是为了保护中国国有汽车公司,而恰恰相反,对等股比是为了保护大众汽车。
在大众汽车进入中国之时,处于刚刚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当时的大众只不过是一个年销200多万辆的德国汽车公司,为让上汽承担对等责任、对等风险,是大众提出了这一股比建议,并在1994年被写入中国汽车产业政策。
其后,哈恩在其回忆录《我在大众汽车60年》中回顾当年与一汽的合同签署经历时这样写道:“后来才知道他(一汽老厂长耿绍杰)是打电话给底特律的代表团,终止已经准备好的克莱斯勒合同,打电话前已经签署了一款发动机引进合同,随后就要签署轿车合同了,前后只差几分钟。”
大众入华,是世界产业史上极为精彩的一笔,中外双方老一辈先行者的理解和互信,不止书写了世界汽车产业史的传奇故事,同时也为今天的中德合资双方造就了客观的物质、精神财富。
迪斯还应该记住这段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通用汽车陷入破产之时,其中方合资伙伴上汽集团不仅出钱,还用自己在中国市场强大影响力给予其坚定支持,使通用迅速复苏。
当时,时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公关总监栾江红((Sophia Luan))女士在多种场合下明确表示:“面对中国市场,通用是谦卑的。”
这句话放到今日,一样值得大众集团深度借鉴——一家伟大的公司,一个伟大的CEO,一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