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单美琪 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公司巨头们都在加紧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依托自身的流量和场景优势切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做起了消费金融、现金贷等生意。但由于金融牌照并不齐全,其大部分应该准确归为助贷类的生意。
作为“TMD”三小巨头之一的滴滴,虽然注册用户已达4.5亿,有着独厚的流量入口优势,但为了致力于下沉助贷领域,滴滴做了不少努力。
近日,滴滴金融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滴滴金融在产品方面会依照司机、乘客、合作伙伴等出行生态参与方的金融需求,逐步尝试推出更多安全可信赖的金融解决方案。
“撮合”为主
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吸引着各方资本进入该领域,腾讯、阿里、百度、网易、搜狐,包括滴滴等互联网公司都在加紧布局金融业务,着力为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信用消费贷款服务。
滴滴金融事业部于2018年上半年成立,此前团队已在保险、支付、滴水贷等业务方面进行多线布局;2019年1月,滴滴金融服务频道上线滴滴出行客户端,“点滴相互”等创新产品同时上线。
值得一提的是,“滴水贷”是滴滴金融旗下小贷产品,滴滴平台主要为信贷产品进行导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并不提供风险评估等贷前服务,也尚未提供相关贷后服务,资金来源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
“滴水贷”的服务群体较为集中,主要为滴滴平台的司机、车主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的授信额度最高为20万元;主要采取邀请制,有独立放贷和联合放贷两种模式,分期较为灵活,流动性较高,支持随借随还;有4种分期可以选择,分期间隔以3期递增,但只限于12个月的短期贷款。
业界认为,以巨大流量为导口的“滴水贷”的上线才是滴滴严格意义上第一款消费金融产品。产品本身并不是放贷机构,其作用在于通过大数据定向导流“撮合”用户与有关持牌金融机构达成信贷服务,为放贷机构的贷款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
场景单一
自去年低调上线以来,“滴水贷”存在感显然略低。一方面,滴滴金融正在快马加鞭的布局“合规化”;另一方面,“滴水贷”还似乎并未可以交出一张满意的成绩单。
近些年,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扎堆进入消费金融行业,较早进入领域的公司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其中,腾讯的微粒贷、蚂蚁金服的借呗放款规模均超3000亿元。
客观来看,滴滴金融推出的“滴水贷”,从平台资源来讲起点并不低,但对标美团、京东等金融服务产品的发展进程来看,困于以出行为主要场景的滴滴金融正在处于场景相对单一的尴尬境地。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滴滴金融目前定位仍是助力出行产品,提升生态用户体验和安全、优化生态效率。同时,在产品方面会依照司机、乘客、合作伙伴等出行生态参与方的金融需求,逐步尝试推出更多安全可信赖的金融解决方案。
尽然,对于“滴水贷”目前的发展情况暂时还没有较为直观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但当记者询问有关“滴水贷”目前营收情况时,滴滴金融方也并未作出相应答复。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金融去年已经启动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此外,京东金条、蚂蚁借呗、苏宁任性付、腾讯微粒贷等主流互联网信贷平台也都已接入或正在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探索合规
2017年8月,银监会曾下发了《关于就联合贷款模式征求意见的通知》,探索互联网贷款模式,征求联合贷款模式的意见。通知要求,只有“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持有金融牌照并获准经营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才能从事互联网联合放贷业务。
上述滴滴金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呈现的业务均有合规牌照。滴滴金融现在已经持有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等相关金融业务牌照。
红线好守,雷区难防。在管理机制尚待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稍不留意就打了“擦边球”。
据有关媒体报道,滴滴通过短信等形式向用户推广滴水贷的渠道仅限滴滴开放邀请的用户方可申请,其“以贷还贷”等宣传形式均涉嫌违规。
2017年12月,监管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已将现金贷的4个主要特征明确定义为“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制、无抵押”。
此外,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
据了解,助贷机构一般提供导流、面签等环节,金融机构负责提供资金。因此助贷机构的信用数据来源和风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滴滴主要进行导流和提供数据,而风控审核、资金来源掌握在持牌机构手中。
当记者问到,针对早前发生的因整改殃及旗下现金贷用户,导致其无法偿还在“滴水贷”的现金贷问题,是否已波及金融业务布局,以后针对此类问题又将如何处理和规避时,该负责人并未作出正面答复。
“公司的整体规划以安全为主基调,积极推动网约车业务的合规化,合规化进程本身对滴滴金融也有积极作用。”上述负责人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