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省 海口报道
“中国老龄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近日在海口参加“老龄化社会的中国——2019中挪社会政策论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未富先老,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共同主办,主题为“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记者注意到,在会上,宋晓梧演讲时用国际通用划分指标佐证了中国当前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按照国际通用划分指标,当一个国家和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的时候则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在这个阶段,提高劳动素质和尽可能的扩大劳动力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说,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宋晓梧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7年提供的数据也显示,高级技术占比日本40%,德国50%,中国只有5%,中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
“我们知道,中国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但现在中国人的寿命,比50年代退休年龄时提高了20-30岁了,如何使得已退休的人发挥他的潜力,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可挖掘余地。”宋晓梧说,从劳动就业来说,中国从就业总量压力转向结构压力,过去每年上千万的新增劳动力,高的时候将近两千万新增劳动力,现在新增劳动力每年在减少二三百万,总量压力对就业并不大,但是,结构的调整现在非常大。
目前,中国还没有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升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宋晓梧说,相比其他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需要几十年甚至100年的时间,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要快得多,大概会用25年的时间。
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省份跨过了老龄化标准线。2018年,全国有6个省份跨过14%线,进入深度老龄化,分别是辽宁、上海、山东、四川、重庆和江苏。
“对于这些地方来说,社保体系并不健全,底子很薄,老龄化加速将使这些省份面临巨大挑战。”据宋晓梧分析,当前的中国,正面临社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变,人口结构由年轻向老龄化转变,体制转型深刻影响了产业和人口的转型。
“中国养老抚养比已经从较高的3.16降到2.88,不到3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这是全国的情况,分省看有的比较严重,比如说黑龙江,在职的1.26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宋晓梧说,这种情况要求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此外,宋晓梧认为,中国的养老保险已出现了当年收不抵支,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他为此给出了一组数据,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4.7万亿元,支出4万亿元,累计结余5万亿元。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8%,总支出为4.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8%。“总体看情况还可以,但分省看,一些地方职工养老保险已出现了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况。”宋晓梧说,这种情况也要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