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424104618hQgw04r3k1.jpg

生态文明建设亟需“一本好书”:谁是下一个《流浪地球》?

马维辉 2019-4-24 10:45:04

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直到现在,范春萍出席各种场合,还会被别人称为《寂静的春天》的编辑。

1997年,时任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范春萍参与出版了“绿色经典文库”这套书,《寂静的春天》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纵观整个中国环保科普的历史,类似“绿色经典文库”这样优秀的图书还是太少了。

缺少优秀的环保科普作品,已成为中国环保工作的短板之一。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表示,解决环境问题,既要用政治、经济和行政手段,也要运用文化手段,而图书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曾经做过十几年的图书编辑,深知创造一本好书是极其不容易的,我们现在国产原创好书太少了,希望能在培育作者资源方面多下一些功夫。”范春萍说。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2019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暨“生态环境好书连接你和我”图书赠阅活动启动,希望推选出最受公众喜爱的10本生态环境好书,助力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文学也是“生存文学”

范春萍表示,《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科学家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吹响了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声号角。

“在这之前,人类的词汇库里还没有‘环境保护’这个词。在这之后,才陆续成立各国的环保局,出现了环保民间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等。”范春萍说。

1979年,科学出版社引入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当时是作为内部参考资料,供批判使用的。直到199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才第一次通过正规的版权引入的方式将该书在中国出版。

“这本书属于‘绿色经典文库’,当时这套书出版时是盛况空前,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时任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国家环保局局长谢振华等都纷纷出席。”范春萍表示,“不是因为我们出版社有多大的组织能力,而是大家真正觉得这套书是有价值的。”

多年之后,仍然不断有人问范春萍,为什么那么有远见,那么早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环境保护问题?对此,范春萍表示,这其实并不是自己有远见,而是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就对环境问题达成了共识,认为当时的环境问题就已经非常严重,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其实觉得现在行动已经来不及了,有段时间我甚至已经放弃关注环境问题了。”范春萍说,“不过,我后来又恢复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悲观而不放弃,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哲夫也表示,在他看来,生态文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形式,而是“生存文学”。因为它关乎人类的生存命运,如果连生态环境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其他的一切学科、艺术都将是空中楼阁,无从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工作要‘文以载道’。我认为现在生存之道就是‘第一大道’,所以生态文学是最应该被推荐的,应该让大家广泛地阅读。”

“一本好书比十场活动的影响力还大”

哲夫发现,今年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比往年规格高了很多,就连环境部的司长和原部长也来了,这都是以前没有过的。

刘友宾表示,之所以关注这一活动,是因为解决环境问题,既要用政治、经济和行政手段,也要运用文化手段,而图书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但环保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复。

“今年初一些地方出现的空气质量反弹就再一次提醒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三期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保持定力,巩固成果,不动摇,不松懈,更不能走回头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部署,坚决打好污污染防治攻坚战。”刘友宾说。

在他看来,推选生态环境好书,有利于引导公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动自觉,培育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污染攻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因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需要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发生深刻变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哲夫表示。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王玉庆认为,在唤醒公众环境意识方面,有时候一本好书比搞十场活动的影响力还要大,可见好的科普作品确实非常重要。

“今年,电影《流浪地球》特别火,我也去看了,看完之后深有感触,正是因为先有好的科普作品、好的脚本,才会拍出这么优秀的电影。”王玉庆说。

他表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推选“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据了解,本次“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活动共分为3个阶段。4月23日至10月31日为图书征集阶段,主要面向全国各图书出版机构、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全国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社会公众征集图书;11月1日至11月30日为初评阶段,评审专家对公众推荐的图书进行初评,遴选40本初选入围作品供公众投票;12月1日至12月31日为终评阶段。依据公众投票结果(占权重45%)及专家终评意见(占权重55%),最终确定最受公众喜爱的10本生态环境好书,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向社会发布评选结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