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邸凌月、刘春燕 深圳、北京报道
国泰基金控股基金子公司国泰元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元鑫”)发行的国泰元鑫-傲瑞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傲瑞1号”)因亿阳集团破产而被卷入纷争之中,目前,距离2018年7月15日傲瑞1号项目正式违约已经过去了10个月,事件最新进展如何?《华夏时报》记者从国泰元鑫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破产管理人于4月8日已收到公司债权申报材料,公司也将积极推进。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缩影,2018年4月27日的《资管新规》颁布以来,基金子公司野蛮生长的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转型的路上充满着坎坷,非标业务难做、行业整体规模缩水是现如今的状况,国泰元鑫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国泰元鑫产品违约 拒认抵押物估值
据悉,国泰基金控股基金子公司国泰元鑫发行的傲瑞1号暴雷,是因为卷入亿阳集团破产漩涡,而投资者对国泰元鑫的后续做法存较大争议。
相关资料显示,傲瑞1号成立于2016年12月,分三期共募集约3.5亿元,用于补充亿阳集团的流动资金。产品收益分为两档,100万-300万期间年收益率为7.7%,300万以上收益率为8%,产品期限为18个月,每半年付息。在介绍中,亿阳集团联合信用评级AA,是 A股老牌上市公司亿阳信通第一大股东;亿阳集团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还款能力。
然而,2017年9月26日,亿阳集团违规担保危机爆发,发生部分债务违约,亿阳信通也接连资金被冻结、牵涉十余起官司。2017年10月27日、12月20日国泰元鑫分别公告项目可能出现违约、客户收益分配存在不确定性。2018年7月15日,傲瑞1号项目正式违约。2019年3月24日,亿阳集团破产重整获法院受理,资产处置期限遥遥无期。
关于诉讼的进展,国泰元鑫某内部人士向《华夏时候》记者透露,公司于4月4日将债权申报材料寄出,破产管理人于4月8日确认收到我司债权申报材料,进一步的情况还需等待,不过,现在和持有人已经达成了一致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傲瑞1号在风控措施上有三大保障:一是质押亿阳信通(现为*ST信通,600289)1000万股流通股;二是质押了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三桥”)10%股权;三是亿阳集团实际控制人对该资管计划的本息承担连带责任担保。
“抵押物价值变脸比翻书还快。”有投资者称,国泰元鑫在产品违约后不承认募集时的一些宣传资料,其中评估报告对南京三桥的股权估值为83.9亿元,抵押物占10%股权的价值即为8.39亿元。但在项目发生违约后,有投资者表示,国泰元鑫先是称借鉴了相关价值数据并进行了折价定价,到后来索性不承认这个评估报告,称南京三桥10%的股权仅值2.5亿元,现在又说南京三桥价值仅为募集资金的50%,即1.7亿元,前后缩水高达80%,这也是极具争议的一点。
该评估报告并非国泰元鑫或其委托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实施,而是由直接融资方亿阳集团委托三方评估公司北京北方亚事资产评估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北方”)对南京三桥2014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值做出的评估价格。企查查数据显示,北京北方曾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项目,原因均为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此外,尽职调查报告中出现了一处影响估值的重要错误。该报告指出,南京长江三桥获得政府为期30年特许经营权,即到2035年,作为第三还款来源,未来出售其10%股权,收入极为可期。
根据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省政府关于重新核定部分高速公路收费期限的通知》,其中南京三桥的收费年限已从2035年10月7日缩短至2030年10月终止,时间限制从原来的30年缩短至25年。这对于一座收费大桥的估值来说应是重大的影响因素。
基金子公司顺风顺水时代一去不复返
基金子公司曾经号称“万能神器”。早在2012年10月29日,证监会就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该文件含多项合规要求,其中子公司应当以自有资金出资,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此后,基金子公司的成立一度处于“疯狂”模式。国泰元鑫也诞生在这个时代,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2015年7月,证监会取消了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相关业务更加自由化。
“基金子公司可以投非标(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业务,非标业务相当于一个资金池,可以将ABS业务、房地产信托即REITs涵盖进来。房地产的融资代价很高,可以达到10%,因此非标的收益也比普通公募基金的收益高很多,毕竟高风险高收益,若违约后把资产拿去拍卖又要历时很长时间。”某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其还表示,一般基金公司都会把不太方便做的业务通过子公司的非标业务进行运作。
然而,顺风顺水的时代已经过去。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正式稿),开启了大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新时代,其中,基金子公司的转型也举步维艰。
此前,尤其是通道业务,一些规模很大的基金子公司,实际上是由通道规模“堆砌”而来的,部分基金公司子公司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公募。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3.08万亿元,超过同期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12.37万亿元。但截至2018年12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缩水至11.29万亿元,同期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13.03万亿元。
上文提及的REITs业务中,在2018年规模缩水较为严重。另一位中大型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其旗下子公司投向房地产的项目比较少,现在房产市场还是没有特别回暖,融资需求也不是很旺盛,说到底,传统的地产业务主要还是相当于给地产公司放款。不过,顶尖的公司也不太缺钱,普通的公司又担心资质。“所以,现在我们相关的项目挺少的,并且一旦违约,地产的项目很难变现。”
对于基金子公司的转型之路,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挤出泡沫,虽然有阵痛,但长期来看对整个市场是有利的。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