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531200753Alfz48NCqL.JPG

“两桶油”滋养的海湾环境IPO融资缩水3.6亿 依赖央企的财务迷局待解

韩永先 2019-5-31 20:03:04

本报记者 韩永先 北京报道

对前五大客户的营收长期保持在70%以上,营收依赖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及中海油等大型央企市场,环保高压带来短期业绩上升后,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湾环境")IPO卷土重来。

与2015年首次冲刺上市时,公司的募投目标大幅缩水3.6亿元,仅为发展“国家环境保护 VOCs 工程技术中心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募资约1.19亿元,拟发行4327万股登陆A股中小板。

央企依赖下的财务迷局

海湾环境自诩为是专业的大气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少数业务聚焦于 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的拟上市公司,定位于为石化、化工行业客户排放的 VOCs等大气污染物提供综合治理解决方案。

2016年至2018年报告期,公司营收分别为3.36亿元、4.08亿元和5.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7.37万元、3148.84万元和6099.22万元。

报告期内看似业绩快速增长并不是海湾环境的常态。海湾环境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称,公司所属行业属于政策驱动型,目前持续的环保压力和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为VOCs污染控制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查阅2015年和2018年海湾环境两次招股书不难发现,公司的盈利业绩在近年来出现了大幅波动。2012年至2018年,海湾环境的营收分别为8699.84万元、1.26亿元、2.43亿元、3.10亿元、3.36亿元、4.08亿元和5.53亿元,净利润在两次冲刺上市期间大幅起伏。

2013年至2015年海湾环境首次招股书时报告期的净利润分别为2220.30万元、4010.45万元、4588.28万元。

但在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分别为2357.37万元、3148.84万元和6099.22万元。

如果2015年海湾环境成功上市,资本市场又多出一个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此次申请上市恰是公司又一个政策推动下的业绩向好时期,是否会出现业绩的可持续性被投资者质疑。

对比前后招股书显示,海湾环境的经营市场风险并没有多少改观,前次被广泛质疑公司依赖前五大客户,在最新的经营报告期有过之无不及。公司2013年至2015年的对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维持在40%上下,而2016年至2018年,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比例已上升至84.44%、77.85%和73.10%。

海湾环境表示,虽然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但客户集中度仍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中石化、中石油两桶油的依赖在从2012年开始不断攀升,前次招股书报告期,对两桶油的依赖比例尚在30%上下,在2016年至2018年报告期则分别上升至50.96%、61.86%、59.21%。

目前海湾环境的主要客户依然多数集中在石化、化工行业等大型国企,对此,公司提示称,如果主要销售客户所处的行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未能继续成为该等主要销售客户的入围供应商,将有可能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回收产生不利影响。

更值得深究的是,公司的大型国企客户是如何获得的?

按照公司的说法,公司的大型央企、国企订单主要通过参加招标方式获取。公开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是海湾环境获取订单的主要方式,贡献了公司98%以上营收,尤其是公开招投标在2018年的贡献比例已达69.35%,但是公司的销售费用却依然高达5620.10万元,近乎是公司研发费用2108.86万元的两倍。

可查数据显示,这一现象从2013年就一直存在,2013年海湾环境的销售费用为2155.71万元,2014年为4196.32万元。2015年,公司对两桶油等央企销售比例开始大幅上升,当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大幅提升6690.25万元,而当年的研发费用仅为1475.07万元。

海湾环境的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3%左右的平均值,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14.80%、13.84%、11.16%。

按照正常逻辑,销售订单为招投标、竞争性谈判方式获取,销售费用成本会出现大幅降低,但是海湾环境却维持天价销售的水平,其背后是否隐含其他财务问题,让投资者诧异。

对此,海湾环境仅表示,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水平,主要原因为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销售模式、业务及产品特点不同所致。

长期现金流为负带来的疑惑

傍着大型央企国企客户、较高的销售投入确实在带动海湾环境营收的快速增长,也给公司埋下了较大的财务隐患。

2016年至2018年报告期,公司的应收账款大幅攀升。2016 年末、2017 年末及 2018 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 2.68亿元、2.68亿元和 4.20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79.79%、65.44%和75.84%,并且未来仍有可能继续增加。

同时,海湾环境的存货存高企,不得不面临跌价风险,报告期账面价值分别为 1.35亿元、2.11亿元和1.51亿元,占公司同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17.41%、23.09 %和 13.53%。

上述状况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已长期致使海湾环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为负,这一现象从2012年就已存在,2012年、2013年及201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89.63 万元、-2940.16 万元和-4769.61 万元,2015年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转正,为1553.64万元。

但是到新的报告期,2016年开始,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再次出现净流出,到2018年分别为-3755.57万元、-4629.31万元及4440.81万元。为何单单在2015年、2018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是否是为美化财务报表有意做出的调整?

海湾环境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称, 2016年及2017年现金流为负数主要是公司 2016 年以来工业 VOCs 等废气污染控制业务增长迅速,此类项目属于大型定制化项目,一方面,大项目需要公司前期投入大量的原材料以保障大项目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大项目实施周期相对长。

某大型券商分析人士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可能表现为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较低、偿还能力较弱等情况,现金流缺口严重,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投资者应该谨慎看待此类企业。

长期性出现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海湾环境是否面临成长性财务压力公司并没有做出解释,而公司募投项目很可能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如期贡献预期收益。

海湾环境此次募投的“国家环境保护 VOCs 工程技术中心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是公司全资子公司廊坊海湾“年产 2189 台(套)大气污染治理系统项目二期项目”的其中一部分,而“年产 2189 台(套)大气污染治理系统项目二期项目”为“年产 2189 台(套)大气污染治理系统项目”的子项目。

“年产2189台(套)大气污染治理系统项目(一期)”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延期交付的情形,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受到雾霾天气影响、工程施工扬尘等环保因素而屡次停工,募投项目能否正常投入同样无法左右。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