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斌 于建平 盐城 上海报道
6月16日,华人运通、悦达集团和东风悦达起亚共同发布的消息耐人寻味:原文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抓住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就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供应链等领域展开多方面的合作。”
并且,华人运通宣布,其首款车型将在东风悦达起亚生产,并计划于2021年量产销售。
放在沪伦通/科创版等大叙事背景下,这或许是汽车产业圈的一件小事,但对于今年的造车新势力和众多徘徊在车市下行、库存高企的传统车企而言,华人运通联手悦达集团解放产能,积极解决地方政府产业所急的做法和实质,却远比当下高喊“股价跌点无所谓”的造车新军和空喊危机却苦无应对的部分车企要高明的多,务实的多。
在此之前,坊间有消息称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将于本月底停止生产,以“长期租赁”形式给华人运通(即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目前,关于盐城第一工厂的最后去向,悦达方面并没有给出最终的说法,但据《华夏时报》从盐城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即使是华人运通的首款车型最后落地位置确证是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租赁”说本身也不够准确,目前可查阅的几大工商数据平台数据比较显示,悦达集团作为华人运通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其占股比例已达10%,与此同时,盐城国投也是华人的另一重要投资方。
也就是说,从丁磊大团队能力吸引悦达参股华人的第一天起,江苏盐城方面其实就已为悦达起亚的后续产能调配及在苏沪汽车产业中的座次排位埋下了伏笔。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关注汽车圈教父级人物丁磊和他创始企业的媒体都忽略了一点,华人运通并不是没有造车资质和量产车型落地渠道,在公布东风悦达起亚产能背书消息之前,华人运通实际上早在2019年1月即顺利通过间接投资江苏国能新能源的方式拿到了新能源造车资质审批,同时这也是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公布后,行业内屈指一指第一时间获得发改委“放管服”认可后的车企。
据江苏省发改委2019年1月的核准文件显示,国新新能源由盐城国投集团和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投资成立,项目总投资29.5亿元,建设期两年,其中,一期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固成型工艺,建设年产2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能力;二期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成型工艺,建设年产5万辆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华人运通实质意义上拥有江苏国能新能源批复的2期7万台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产能,为什么还要首先启用江苏悦达起亚的产能?
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实际上这才是华人运通团队布局造车的厉害之处,之前的所有造车新势力中,从最早的蔚来江淮、小鹏海马“代工”模式,到目前为止的博郡一汽夏利合资公司模式,租借产能和买断产能的成本与资本约束力,其实都不及华人运通。
“等于说,华人运通手上拿了三把剑,第一把江苏国能新能源;第二把就是现在的悦达起亚,而第三把是他们自己团队的整合能力,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传统车企和新型车企中做过两轮或两轮以上的尝试和探索,包括丁磊本人。”上述人士说,不是说华人不用江苏国能新能源的产能,而是依据目前实际的量产推进情况,借道盐城悦达起亚工厂一可以投石问路,探索新能源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盲点,同时也可以解决地方政府的产能闲置忧虑。
“说白了,华人运通不仅帮助盐城初步实现了汽车传统产业向三智(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二级跳,在车市下行时,老汽车人也不忘通过自己的资源组合方式和地方政府又做了一次完美的合作。”一位与华人和盐城方面都颇熟络的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表示。
据目前东风悦达起亚对外披露信息显示,其名下共有三大工厂,其中第一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若将其“租赁”给华人运通,东风悦达起亚年产能将下降至75万辆。2018年,东风悦达起亚总销量为37万辆,同比增长2.8%。虽然有所复苏,但产能利用率仍较低。2019年1—5月,东风悦达起亚批发销量为12.8万辆,同比下滑11.4%。
当下,所有的媒体目光几乎都集中在悦达起亚怎样了,浅层次的思考只会说地方政府“卖孩子”,而真正看清丁磊团队三智横向布局的广度和纵向产业布局的深度,才会搞清楚没有傻子会“卖孩子”,至少江苏悦达/盐城国投引入华人运通这个合作伙伴,不会错。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