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626200905g5bR0AMXmg.jpg

97%以上收入靠核心技术的开普云,有钱买理财为何不加大研发投入?

王志 杨仕省 2019-6-26 20:02:03

见习记者 王志 本报记者 杨仕省 深圳报道

专注于“互联网+政务”领域的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开普云”),已于6月21日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过去的3年,开普云依靠核心技术产生的收入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均在97%以上,可谓是一家十分倚重于“科研创新”的企业。

但同时期内,开普云研发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却在逐年降低,且还是发生在营收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连年大涨的情况下。在这期间,该公司还不断利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宁愿拿钱出来做理财,也不愿增加研发投入,令人困惑。

解码股权结构

开普云成立于2000年4月,目前的实际控制人为汪敏。其前身为东莞市互联信息有限公司,由石龙工业总公司与首信发展分别持股70%和30%。2001年11月,汪敏、刘轩山等人从石龙工业总公司受让了其70%的股权。

入主开普云后,汪敏负责经营管理,刘轩山负责产品技术研发。后者现今除了任职公司董事外,还兼任研发部副总经理。汪刘二人的结缘始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方正电子”),只不过汪敏早刘轩山3年加入。

在方正电子,汪敏由最初的软件工程师一路做到事业部总经理。1998年,刘轩山加入方正电子后,汪敏已是其领导。值得一提的是,刘在方正电子负责的是商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由于都是技术研发出身,2001年9月,汪敏带走刘轩山共赴新事业,汪对刘的青睐,可见一斑。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汪敏和刘轩山分别直接持有开普云36.85%和5.52%的股权,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和第四大股东。此外,汪敏还通过东莞政通和北京卿晗分别间接持有公司12.42%和6.71%的股份,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为55.98%。

东莞政通和北京卿晗均为开普云员工实现间接持股的平台,实际控制人都是汪敏,且为开普云发行前第二大和第三大股东,相应持股比例为25.17%和12.58%。其中,前者成立于2010年1月,由汪敏和33名员工出资100万元设立,汪本人持有49.33%的股权;后者成立于2016年6月,由汪敏和严妍合计出资150万元设立,两人持股比例分别为53.33%和46.67%。

而严妍本人位居开普云副总经理,此外其还持有东莞政通5.83%的股权。严妍通过东莞政通与北京卿晗间接持有开普云7.34%的股份,持股比例已超过刘轩山。

有钱宁愿买理财

早于2017年2月,开普云就在新三板挂牌。囿于新三板流动性的不足,2019年3月,开普云终止了其股票挂牌,进而转战科创板。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三板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资本市场的交易和融资功能,无法对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支持。

2016年-2018年,开普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577.17万元、15668.13万元和22803.43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9.49万元、3601.13万元和6151.94万元。2017年和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48.13%、45.54%,净利润分别增长172.92%和70.83%。从数据不难看出,开普云实现了业绩的连年大涨。

就其营收来说,在上述时期内,依靠核心技术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0486.77万元、15642.49万元和22337.24万元,相应占比为99.15%、99.84%和97.96%,几乎可以说是全部营收都来自于核心技术。

同时期内,开普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60.85万元、2124.18万元和2359.74万元,相应在营收中的占比为17.59%、13.56%和10.35%,逐年走低。甚至,在2018年已经低于行业平均值(12.16%)。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3年,后者数值呈现的是逐年上升态势,而开普云却整体下滑了7.24%。

有趣的是,在过去的两年,开普云却不断利用其闲置自有资金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据其2017年年报、2018年中报,开普云在理财方面累计投资发生额为10806万元、8500万元。此外,2016年-2018年,其拥有的货币资金分别为6039.9万元、12276.98万元和14657.14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07.85万元、4391.25万元和5529.93万元,可谓是现金流充裕。

期间,开普云又无短期借款,不面临短期偿债压力,却选择拿钱出来做理财,而不把资金增加投入到研发中。十分依赖核心技术的开普云,在研发方面未免显得“吝啬”,这也与其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的“以研发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似乎发生了偏离。

关于开普云今后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计划,《华夏时报》记者已发采访函至公司,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2016年-2018年,开普云获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223.68万元、326.79万元和538.21万元,获得政府补助为382.09万元、0元和50万元,两者之和在净利润的占比分别为45.91%、9.07%和9.56%。换句话说,2016年开普云有近一半的盈利来自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

全国化布局收效甚微

历经10余年的发展,开普云在“互联网+政务”领域已开发出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和大数据服务平台两大支撑平台;其中,前者正是开普云营收来源的第一大业务。过去的3个会计年度,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所实现的收入为6680.37万元、9479.92万元和15034.99万元,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63.16%、60.5%和65.93%。

作为开普云营收第二大来源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业务,同时期内增速在放缓。2016年-2018年,该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588.13万元、4548.45万元和5858.24万元,相应在营收中的占比为24.47%、29.03%和25.69%;但其增长率却由2017年的75.74%降至2018年的28.8%。另外,该业务单位项目服务收入也由2017年的4.85万元降至4.42万元,创下近3年来新低,下滑8.83%。

运维服务是开普云营收来源最小的一个业务,2016年以来该业务对营收的贡献率逐年下滑,已由该年度的12.37%降至2018年的8.38%。期间,开普云的综合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63.03%跌至2018年的59.62%。

从区域来看,华南和华北是开普云营收的最主要来源地区。近3年来,两区域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5.81%、77.38%和81.67%,这也表明开普云在西南、华东、华中、西北和东北等5大区域业务对营收的贡献不足两成。

早于2008年,开普云就进行了市场拓展,业务逐步由华南走向华东、华北和西南。2015年向平台智能化和大数据服务化转型后,开普云开始了全国化的网络布局。但从上述数据来看,4年过去了,其全国化布局成效一点也不明显。正如沈萌所表示的“互联网+政务领域门槛很低,但竞争激烈”。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