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永先 沧州报道
废旧砖窑厂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砖土垃圾成山,取土造成废水坑塘连片。《华夏时报》记者实地调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口帮扶县河北省南皮县发现,在这里废旧的砖窑厂呈现的却是一处处别样的风景。
绿草映衬下的砖窑废水坑成为一个个光伏发电面板的主场,一举解决了环境污染、土地整治等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个光伏电站背后支撑的是上千个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水塘上建光伏发电、水塘下养鱼,是南皮县探索出的一条“渔光互补”光伏产业扶贫新路径,成为成功脱贫攻坚的典型样板之一。
产业扶贫资金有保障
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6镇3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12个行政村,总面积共794平方公里,总人口共40万,曾经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2014年全县的贫困户达到了19941户,贫困人口有61113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20%,仅仅五年时间,南皮县下足绣花功夫扶真贫、真扶贫,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一举摘掉扣在头上23年的贫困县帽子,成为全国26个率先脱贫出列的贫困县之一,并获得了全国唯一的‘全国试点县脱贫评估验收样板示范县’的荣誉称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皮县扶贫办主任孙国臣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称。
截至2018年底,全县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帮助11554人稳定脱贫,全县剩余贫困人口649户、169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1%。从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到脱贫示范县,南皮县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对产业扶贫路径的不断探索,一边实践一边推广,逐渐形成了扶贫脱贫的稳定模式。
上述发展光伏产业抓扶贫就是南皮县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起来的成功路径之一。
2017年,南皮县一改扶贫工作的散乱状况,整合扶贫资金,充分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调动社会力量开始光伏产业扶贫探索。整个项目总投资6247万元,由南皮县城投公司利用扶贫整合资金出资51%,唐狮高鸿信息技术河北有限公司出资49%,合作建起康官屯、大三拨等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3个,每个电站装机容量300千瓦,23个电站总装机容量6900千瓦。
电站联村并建,全部建设在砖瓦窑坑塘中,分别选址在南皮县垃圾处理厂、康官屯村砖窑、小集村南砖窑、小集村北砖窑坑塘等地,其中南皮县垃圾处理厂建设电站9个,康官屯村砖窑坑塘上建设电站6个,小集村南砖窑建设电站3个、小集村北砖窑坑塘建设电站5个。
“光伏扶贫的模式取得多项创新,在废旧砖窑厂、垃圾处理厂等地建设,不占用耕地,整治了环境,尤其是在砖窑厂坑塘打桩建设的电站,水中养鱼,水上发电,充分利用了资源。光伏电站每瓦装机每年可以发一度电,按照目前的1.18元/度的上网电价,整个光伏项目每年可以产生1000万元左右的收益,让扶贫资金有了长期保障。” 孙国臣介绍称。
光伏项目的所得收益主要用于贫困户和贫困村,扶贫标准为每户对应5千瓦,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分配给贫困户,可精准扶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380户,每年全县贫困户累计发放资金414万元,该项扶贫资金将连续发放20年,从而保证贫困户彻底脱贫;另外,除去电站运营费用外,每个贫困村集体可以获得1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益,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2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际运营已满一年,发电总量为821万千瓦时,累计收益968.78万元。目前,南皮县已为贫困户每户发放扶贫资金500元。
创造就业阻断返贫
“南皮县的成功脱贫探索,更重要的是依托本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利用当地五金机电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贫困人口有就业增收渠道。” 孙国臣说。
南皮县发展起来的本地产业主要是小五金机电,已经形成了20多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可以达到3亿到4亿元,大企业带动家庭作坊创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8万多个,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难题。
此外,为让贫困人口快速致富,南皮县扶贫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和贫困人口入股创业,除工资外还可以享受到股份分红,获得更多收入。
以广东温氏集团南皮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为例,在南皮县成功引进公司后,积极响应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政策,一是公司旗下养殖大户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吸收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养殖大户,参与分红;二是通过“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养殖,为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和相关技术,并在猪舍建设上予以资金补助,解决养殖户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发展生产的问题。入股分红协议让贫困户产生了比较稳定的收益,户年均分红由500元到后来的800元;而订单养殖更是大大降低养户的投资风险,使养户达到投入少、获利丰的目的,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
同时,为确保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和贫困户稳定收益,根据政策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南皮县又创新模式,以温氏集团南皮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为依托,投资27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扶贫资金2400万元,县财政资金300万元)在乌马营镇大坊子村建设全自动智能化养猪场。
2018年5月21日,南皮县大坊子高效养殖小区租赁经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以240.1万元/年的租赁价格租赁给温氏集团南皮公司运营。目前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年出栏3.6万头商品猪,每年扶贫资金可以最低获得240万元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村集体收入和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对于老弱病残等劳动能力低下的贫困人口,南皮县创造性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服务岗位,比如环境卫生保洁员、村庄安全巡逻员、环保网格员、红白理事服务员等乡村扶贫公益岗位。“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从事公益性岗位的贫困人口可以每月增收360元工资。”孙国臣向记者介绍称,让有劳动能力或半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通过上岗劳动获取收入,激发年老、病残和等靠思想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用劳动和奋斗获取收入脱贫致富。
2019年,全县290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共设立扶贫公益岗1134个,扶贫公益岗位人员的工资具体标准为每人每月360元。同时,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积极协调北控公司增加贫困户农村卫生清洁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800元,交三险,解决了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结合运河森林带建设,县林业局增设运河森林带护林员岗位18个,每个护林员年收入1万元。
正是准确把握住产业扶贫的正确路径,南皮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据孙国臣介绍,目前全县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扶贫体系,包括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都得到改善,到2020年上半年,南皮县将实现彻底脱贫,走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