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郑婷婷 本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市场下行,“卖身”似乎成为在华外资卖场的最优解。
7月9日,据彭博社报道,物美集团和永辉超市参与的财团加入了对麦德龙中国业务的最后一轮竞购,苏宁易购已放弃竞标。报道称,交易估值高达20亿美元,除了永辉和物美,高瓴资本和腾讯也有可能加入这个投资财团,麦德龙最早将在9月与买家达成协议。
麦德龙中国区相关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总部出售中国业务的相关通知。“麦德龙不会出售中国区业务,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在华销售网络,加快中国业务的发展,寻找合作伙伴是为了更好的延展自身业务能力。”该人士称。
近一年时间里,关于麦德龙“卖身”的传闻已出现四次,这与国内实体零售环境的改变不无关系。新零售的兴起,让外资大卖场在国内的发展正面临着岔路口。
业绩下滑,撤出还是转型
麦德龙是欧洲在华的三大卖场巨头之一。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由于麦德龙与沃尔玛、家乐福等竞争对手以租赁门店为主不同,由于其在中国市场有大量自持物业,加上潜在买家们的竞争激烈,交易估值将高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亿元。相比之下,知名度更广、门店数量众多的家乐福中国的“卖身价”仅人民币48亿元。
近年来麦德龙的营收增速持续放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的财年,麦德龙中国区销售额为27亿欧元(约合209亿人民币),目前麦德龙共在中国的59个城市开设了97家商场,共有1.1万名员工。
另有数据显示,2008年时,麦德龙营收攀上巅峰期的679.55亿欧元后,开始逐年下降趋势。到了2015年营收仅592.19亿欧元,2016年营收为218.7亿欧元,同比大跌63%。
伴随着业绩的逐年下滑,麦德龙出售中国业务的声音不断出现。2018年8月,有消息称麦德龙中国正与复星国际商讨收购股份;随后在去年10月,麦德龙被指正与银行接触,为中国业务寻找合作伙伴;再一个月后,麦德龙被曝正与腾讯洽谈合作事宜;2019年2月14日,又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与麦德龙开展股权收购谈判。5月27日,有报道称至少有8家竞购者对麦德龙中国业务表达股权收购意向。
在2019年2月的股东大会上,麦德龙集团董事长奥拉夫·科赫曾表示,通过撤资大卖场业务,麦德龙在成为一家纯粹的批发企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8/19财政年度,还将继续投资于交付业务的扩张和数字化,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的大卖场环境正在改变,外资企业也会跟着变化。要么自我改革,要么退出中国市场。退出的方式无非是出售业务,或者让别人运营。典型的如欧尚就是与大润发合资运营中国区业务,家乐福则是出售股权。麦德龙本身拥有大量地产,卖掉也是一种方式。”新零售商业分析师云阳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谁能接盘
实际上,麦德龙曾经也尝试过自我改革,进行本土化调整,但效果不佳。2014年,麦德龙在中国试水便利店“合麦家”,不过在开了4家门店后,2017年便全部关门;2018年,麦德龙在上海开了第一家紧凑型商场,并尝试使用自助收银机和电子价签,但并没有水花。此外,麦德龙也押注了电商,2015年与阿里达成合作入驻天猫国际,但这也没能振兴麦德龙的业绩。
不同于一般的零售大卖场,麦德龙更多地是仓储式卖场。资料显示,这种卖场将零售与批发存储相结合,使得卖场使用效率更高,但用户体验较差。同时,麦德龙以TO B为主的会员制经营为特点,更多针对酒店、餐饮、中小零售商和企业食堂等B端客户。这和腾讯等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此次参与竞购的永辉一直以来都在深耕生鲜供应链,这也正属于B2B业务。此前也出现过永辉收购麦德龙的消息,但永辉超市曾发布公告称,虽与麦德龙中国有过初步沟通,但并未与其就收购事宜进行实质性商业洽谈,也没有形成任何一致性意见和文件。
永辉超市2018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05.17亿元,同比增长2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14.80 亿元,同比减少18.52%。这是永辉超市自上市以来第二次出现净利润下滑。对于永辉是否会收购麦德龙股份一事,记者致电永辉集团董秘,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除了永辉,被传一同参与收购麦德龙的物美集团也正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市场观点认为,物美收购拥有大量地产的麦德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2018年4月,有报道称,乐天宣布向物美集团以14.6亿元出售乐天玛特在北京的21家店铺。2018年10月,物美方面对外表示,物美已经接手了邻家70-80家门店,并希望接手其余门店。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华润万家在北京的多家门店由物美接手。
值得关注的是,有关评级报告指出,近年物美集团股权并购以及业务规模扩张,推动资产及负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6月末,物美集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及所有者权益合计分别为611.70亿元、333.38亿元和278.32亿元。短期借款余额52.7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52.69亿元,公司面临较大的即期偿付压力。
7月11日,《华夏时报》记者就物美是否会收购麦德龙一事对物美集团采访,但遭到相关人士拒绝。对于麦德龙中国最终走向,《华夏时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