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今年小麦实现恢复性增产,产量和质量均远超去年。当前,全国六大小麦主产区托市预案已全部启动。而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今年小麦收购进度要明显快于去年同期。”7月25日,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柴宁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符合托市收购条件的小麦数量较多,市场化收购或将无力消化庞大的供应。”因此柴宁预计,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将超过2000万吨,差不多是去年(234万吨)的9倍,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采访中也有种粮大户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小麦单产增幅较多,收入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小麦产量将在13106万吨,比2018年增加266.7万吨,增长2.1%。一般国家统计局以小麦产量常年商品率70%推算当年的小麦商品量,照此测算,今年小麦商品量将在9174万吨。
不过,“虽然今年国产小麦再次迎来了丰收,但我国依旧需要进口数百万吨的国外优质小麦,以弥补国内优质小麦的巨大缺口。”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他预测,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还会保持在350万吨左右,与去年基本相同。
产量恢复性增长
2019年主产区小麦单产及品质提高,预计产量较去年出现恢复性增长。
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小麦产量为1.3亿吨,按照70%的商品粮来计算,今年小麦商品粮在9000万吨以上,供应很充足。
“今年的新麦品质普遍较好,但需求端表现偏弱,导致主产区小麦市场价格‘高开低走’,并跌至托市收购价格以下水平。”柴宁说,受小麦丰产预期影响,预计今年小麦购销市场将呈现“市场为主、托市为辅”收购格局。
国家粮食储备局7月18日下发通知,同意自7月19日起在河北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河北是今年第六个启动小麦托市收购的主产省,此前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已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至此,全国六大小麦托市收购的主产省全部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
国家粮食储备局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的通知》规定,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才能启动托市收购。有效发挥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避免“麦贱伤农”,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2019年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1.12元/斤。“这较去年下调了3分钱,这是小麦托市底价连续两年下调,价格下调改变了托市价格‘只升不降’的市场预期。”孙昊说。
今年市场收购价格偏低,对不同主体影响也各有不同。“对种粮户来说,尽管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低于往年,但产量和品质双双提升,因此农民整体的售粮收入有望保持平稳略增;对于面粉加工企业来说,今年整体表现为市场优质粮源充足,原料采购成本降低,企业加工利润出现回升;对于贸易商来说,今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因为今年各地小麦产量质量双优,小麦跨区流通量大幅减少,贸易商利润空间受到明显压缩”。柴宁说,市场收购、消费不足、优质优价将成为今年小麦市场的特征。
对此,孙昊也认为,生产者、贸易商能否提供适销对路的小麦,满足下游加工企业的实际需要,卖上好价钱,进而丰产增收。
仍需进口数百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9年国产小麦迎来了丰收,但我国依旧还需要进口数百万吨的小麦。
“今年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大幅增加,但是随着需求的增加,完全满足烘焙配麦需求的小麦数量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进口补充。”柴宁说,我国进口的小麦主要是优质强弱筋小麦,用于烘焙等配麦使用。
事实上,我国每年都会进口数百万吨的优质小麦,主要用途是用作调节国内小麦供需缺口。根据粮食部门测算,当前,我国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量在600万吨至800万吨,但依照我国当前的生产能力仅在250万吨到450万吨,存在一定的供给缺口,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填补。
“2019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应该会保持在400万吨以下,和我国本年度新产小麦总量13000万吨以上相比,占比很小。”孙昊说,今年我国还不会完全开放小麦进口市场。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麦进口量同比下降,累计进口总量为176万吨。
“今年我国进口小麦所占比例若控制在3%左右,那么今年我国小麦消费自给率达到97%,与过去多年我国小麦消费自给率98%相比,依然还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范畴。”孙昊称,像小麦、稻谷和玉米这样的口粮作物必须要以国产粮食为主,进口粮食只能作为调节余缺来使用。
据悉,在小麦进口方面,我国一直采取严格的配额制度,以此来保护国内小麦市场不会受到进口低价小麦所带来的冲击。
因此,柴宁建议稳定托市收购力度,对达标小麦按照托市价格放开收购,加强专用小麦产需有效对接,大力发展小麦食品深加工产业,以满足差异化消费需要拉动生产端产能调整。
在回应我国小麦供需结构存在不平衡的矛盾时,孙昊认为,这主要表现在满足馒头、面条加工制作需要的普通小麦供应充裕,满足面包、饼干、糕点加工制作需要优质专用小麦供应不足,尤其是在居民消费升级背景下优质小麦“产不足需”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明显。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