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0730212543nkqfFQaBzR.jpg

许家印、姚振华跨界造车为何值得期待

闫军 杨仕省 2019-7-30 21:20:38

见习记者 闫军 本报记者 杨仕省 深圳报道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结束,行业巨头们纷纷寻觅拥有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行业,汽车行业成为首选。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仅占1%,随着汽车新能源化之风的兴起,未来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房地产企业进场,正是抢占新能源汽车风口之举。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来看,“跨界造车”的趋势具有必然性,市场应当看清背后的真实商业逻辑,不应简单地对跨界企业贴上“外行”等标签,一叶障目将不利于行业发展。

汽车新能源化迫在眉睫

2017年开始,汽车新能源化的风潮在欧洲市场兴起。英国、法国几乎同时宣布禁售燃油车计划,到2040年这两国将只允许插电式混合动力、全电动汽车或者是氢燃料汽车等环保能源车辆销售。

2018年,我国海南省也出台了限制燃油车的规划,制定了2020年、2025年、2030年三个阶段的目标,比英法两国还早了10年。按照规划,海南省公共服务领域力争2020年实现清洁能源化;社会运营领域力争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化;私人领域车辆以增量严控、存量引导更替为主线,力争2030年实现清洁能源化。

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突破2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26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9%。数据表明,我国汽车市场在未来10年,有着巨大的从燃油车切换新能源车的需求。

随着汽车新能源化的风潮的兴起,汽车企业也开启了转型之路。例如沃尔沃从今年开始将对所有的新车电动化,玛莎拉蒂则从今年开始只产电动车,奔驰所有车型将在2022年均提供电动版本,我国的长安汽车则在2025年停售燃油车。

2018年以来,汽车行业寒冬仅是当下的困境,更大的挑战来自未来几年的汽车新能源化。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我国自主品牌经过20年的发展强势崛起,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展稍慢,恐会把市场拱手相让,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资金优势有望转化为产业优势

市场前景摆在面前,造车有多难?融资难、资质难、生产难、交付难……此前有造车创业团队负责人曾感慨:以前看别人做车感觉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可见,想造车,雄厚的资金实力是第一保障。数据显示,地产行业目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10%,房地产企业所积累承载的资金总额高达数十万亿,房地产企业转型,市场空间巨大、政策风险小的行业是首选。

另一方面,目前除了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资金的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没有任何行业能够承接如此巨额的资金存量转移。因此,房地产企业以造车促转型,是现阶段最优的天然选择。

市场仿佛并未看到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然性,认为房地产企业造车只是为了“圈地”的观点不计其数。但是在房地产行业人士来看,“圈地”只是门外汉对房地产企业的刻板印象,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来看,所谓“圈地”无非是把资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最常规不过的方式,是对规模效应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以恒大和碧桂园为例,2018年恒大的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超过1.8万亿元和700亿元,碧桂园的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超过1.6万亿元和480亿元。如此大体量的企业,难道进入汽车行业只是要投资几个厂房?每年赚个几个亿就罢休?

如果是这种玩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将毫无意义。

大企业是来干大事业的,“日进斗金”的房地产企业要的是规模效应,于是我们看到房地产企业进场后,都是先“买买买”,目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资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而不是所谓的“圈地”。盖房只是一锤子的买卖,造车是未来二三十年的事业。

为了实现优势转化,跨界进场的巨头还十分重视产业链布局。

以宝能为例。宝能汽车在2017年3月成立,两年来投资了观致汽车,规划建设6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通过共享出行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超过1.5万个服务网点,成立了2家子公司推进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研发,邀请日本“最畅销电动车之父”矢岛和男团队加盟,打造了超千人的研发团队。

此外,宝能拥有南玻集团、中炬高新、韶能股份这些广汽、比亚迪等众多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再加上宝能传统民生服务板块提供的支持,宝能在极短时间内已初步打造出一个涵盖研发、生产、销售、金融、售后,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的“汽车版图”,并成功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恒大、碧桂园也同样,均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快速、广泛布局汽车产业链。

虽然他们想要在汽车业界站稳脚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成功者必将对我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甚至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这也是巨头造车值得期待的原因。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