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邸凌月 刘春燕 深圳、北京报道
*ST雏鹰的A股之路即将终结。
7月31日晚,*ST雏鹰(002477.SZ)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19个交易日(2019年7月5日-31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截至公告日收盘价为0.73元/股,未来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会高于面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果不其然,8月1日,*ST雏鹰开盘直接跌停直至收盘,报0.69元/股,且仍有343.6万手封单,这也是继中弘股份因连续20个交易日面值低于1元退市之后,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在此之前,*ST雏鹰也进行过“挣扎”,7月24、25日,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但26日却突然变脸遭遇“天地板”,最后股价报收于0.85元/股,再次陷入险境。
与此同时,投资者损失惨重。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雏鹰股东户数高达18.42万户,而4月26日以来,*ST雏鹰股价已下跌了超过80%。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三年前IPO加速,之后只进不出,主板的退市制度,一直饱受市场诟病。但是今年以来,退市的个股数量明显上升。如中弘股份和*ST雏鹰,上市期间多次进行高送转,从而股本高,股价低,所以目前的困境则是其咎由自取。
“退市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吐故纳新的动态调整,把控证券市场的总体质量。把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促使资源从低效率的劣质企业流向高效率的优质企业,让市场保持新的生机和活力。” 刘有华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到。
从昔日“养猪第一股”,到如今的面临退市,*ST雏鹰曾出现多起奇葩事件,比如“生猪被活活饿死”、“欠债利息肉偿”等。
2017年起,雏鹰农牧开始亏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2017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6.98亿元、35.5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6.44%、37.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5亿元、-38.77亿元。
2019年1月30日,雏鹰农牧发布2018年全年业绩修正公告。雏鹰农牧称,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是造成经营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进而引发“没钱买饲料饿死猪”的质疑和调侃。
“公司资金确实很紧张,2018年因为银行抽贷断贷,导致没有钱买饲料,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就发生了。不过,公司若真的退市了,也还是会继续经营下去。”一位接近*ST雏鹰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2019年3月18日,*ST雏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2019年7月12日,*ST雏鹰发布了业绩预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4.8亿元至亏损16.2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猪出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且生猪养殖成本有所增加,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同时公司目前的负债规模较大,财务费用较高。事实上,2018年同期公司亏损7.75亿元。
当前,*ST雏鹰面临的首要问题,仍是债务问题,但似乎并无太大的进展。
7月28日晚,*ST雏鹰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公司采取了多种方式解决债务危机。包括但不限于以公司存货偿付债权人本息,目前已交割的货物1.37亿元;开展债务重组,目前已与部分债权人签订框架协议,尚未签订正式协议,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将公司部分未利用猪舍等固定资产租赁给第三方,短期内可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