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邸凌月 深圳报道
近日,港股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不仅两地投资者关注,连远在英国的伦敦交易所也在审视着。
9月19日,在深圳举行的一场港股上市公司峰会中, 港交所、内地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业内人士汇聚一堂,展开了关于“为什么港股主要交易方都是机构?为什么港股更重视基本面的分析?以及未来港股是什么趋势?”等问题的讨论。
为什么港股是机构投资者的主场?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占比较高是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最大的区别,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内地客户业务部助理副总裁刘云志介绍道,港股机构投资者占70%以上,而A股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光大证券海外市场策略分析师陈治中认为,所有投资者行为最终是由资金属性决定的,无论哪一类型机构投资者,最终的投资行为模式会受到背后的委托投资人的影响,也因此催生了港股中常见的长期价值投资、对冲投资、股息投资等等一系列行为。
“A股和港股的区别体现在成交量的分布不均匀上,A股是流动性相当好的市场,港股是明显的头部集中的市场。过去的200个交易日,香港市场成交最活跃的100家上市公司,基本上能占到全市场成交的88%;但在A股,市场上成交最大的100家公司只能占到全部成交的14%。”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则以更具体的数据表达了观点。
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黄亮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称,正是因为A股市场流动性带来交易量的提升,从而投资者对于公司的研究更加深入、频密。
但港股的研究程度不及A股,黄亮举例表示,港股目前的研究处于手机相机像素从500万到800万提高像素的过程,但是A股的研究已经到了美颜的阶段,所以这是两个市场非常大的差异。在做投资的过程中,从股价的反应来看,在国内投资要关注市场形态变化,以及投资者行为带来的影响,但在港股市场,目前关注更多的是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盈利增长情况。
炒题材还是重基本面?
在A股市场,强行“蹭热点”炒作题材的不仅是散户,甚至连卖方也是如此。一些上市公司尽管存在重大潜在风险,乃至风险已经暴露,却仍有一些卖方分析师,在研报中极力为其寻找利好。如已经暂停上市的*ST保千等公司,在风险暴露前,仍有分析师给予正面评价,并多次推荐买入。
“‘上市公司:我没有!股民:不,你有!’2019年上半年,网上流传的这样一个A股股民蹭热点、强行制造利好的段子。”刘云志以此引出下一个话题。
不同于A股的“炒题材”,港股则是以基本面研究为主。
陈治中认为,A股市场长期以来对于相对收益追求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大家对于基本面的关注点也放在增长和增长的变化上,对于长期稳健回报的基本面重视程度较低。
其还表示,不过,近年,各种基本面研究框架有了复苏的迹象,未来基本面的多样化是基本面研究更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在过去相对一致的、高度强调相对收益的情况下,或者去看成长,或者去找成长的拐点,或者去挖成长想象力背后支撑的因素等等。
“这跟市场本身制度设计有比较大关系,因为A股只能单边做多。第一,我们做空大部分只局限在指数,对个股的做空不够充分;第二,大家都有牛市情结,希望市场上涨。”陈李坦言,但港股市场确实有比较完备的做空机制,所以某种程度上遏制了炒作。
市场仍在温和反弹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港交所的寒冬来的有些早。
除了收购伦敦交易所梦碎,港交所今年以来的IPO情况也不乐观。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6个月,从数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创业板6家,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101家下降近三成。
与此同时,港股IPO的发行价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德勤中国的统计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的所有新股发行中,以5至10倍市盈率发行的新股数量占比增长了70%,而以40倍以上市盈率发行的新股数量占比则下降了40%。
市场的交投情况亦是如此。今年4月份港股日均成交额为1039亿港元;5月份972亿港元;6月份822亿港元;7月份日均成交额跌至686亿港元。8月15日,恒生指数最低下挫至24899.93点,创半年来新低。更为显著的是,8月份港交所仅有1家中国企业在香港IPO,募资金额1.17亿元,与去年同期592亿元的募资金额形成了天壤之别。
不过,陈李认为,市场仍在温和的反弹过程中,8月15日之后,恒生指数的走势也有所体现。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