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1025141946WQV3Z7n32f.jpg

告别刚兑!保本基金历经16年“谢幕 ” 最后一只产品完成转型

邸凌月 2019-10-25 15:05:02

本报记者 邸凌月 深圳报道

10月15日,最后一只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完成转型,保本基金正式告别市场。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保本基金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对于这一产品,一直存在争议。有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称,保本基金是个伪命题,也有人认为,保本基金实际操作中的“反担保”机制,可能会在风险一旦发生时引起金融体系的混乱。

同时,有人持相反观点,表示保本基金的存在还是有价值的,一刀切有些可惜,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需要有个匹配性原则。

16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10月15日,汇添富公告旗下“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同时更名为“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后,该基金代码不变,基金管理费率将调整至0.80%/年,基金托管费率调整至0.15%/年,以此降低投资者成本。

这意味着市场上最后一只保本基金完成转型,具有16年发展历史的保本基金正式退出市场。回顾过去16年,保本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辉煌到没落再到如今的消亡。

2003年,中国首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正式成立。据了解,该基金一度热销,首发规模达到51.93亿元,开户的投资者达到14.81万户,代销行中国工商银行卖出41亿元,刷新了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多项纪录。

此后,随着股市行情的向好,保本基金或发行趋于停滞、或发行缓慢。

直到2010年10月底,证监会颁布《关于保本基金指导意见》,对保本基金进行规范和松绑,保本基金才迎来较快发展。2011年前后,保本基金迎来了首次爆发式增长,当年新成立18只保本基金,发行规模超360亿元,成立只数远超此前7年总和。

2015年A股由牛转熊。2016年,保本基金发行再次出现井喷,仅上半年新成立的保本基金规模就占到当年发行总规模近四成。2017年初,保本基金总规模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成为公募基金崛起的新主力军。

“除了南方,招商基金、长城基金都是在保本(基金)这块很有名的。”多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2017年监管层出台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机制。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管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保本基金已无法适应相关要求,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各大基金公司开始集中处理存续的保本基金。据Choice显示,2018年有68只保本基金进行了转型,多只基金清盘,2019年的前9个月就有50只转型。

保本基金的尴尬与风险

保本基金,就是在一定避险周期(通常为 1-3 年)后,投资者可以拿回原始投入本金,并可获得一定投资收益的基金产品,但投资者若提前赎回,将不享受保本承诺。

据悉,保本基金经常使用一种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技术(CPPI)实现保本,这种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大部分资产(保险底线)投入固定收益债券,以保证保本周期到期时能收回本金;同时将剩余的小部分资金(安全垫)乘以一个放大倍数投入股票市场,以博取股票市场的高收益。

“保本基金其实是个伪命题。”华南某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如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保本主要也是靠权益部门赚钱,不过想获取超额收益的人根本不会来买保本,更多是偏好分级基金;购买保本的主要是中低风险偏好的老年人,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不错。”

“作为安全垫的债券品种,配起来并不难,按照投决会规定即可。CPPI(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对安全垫是有要求的,其中债券的安全等级要求较高,而且当时债券可以进行刚兑,所以这部分不难做。”沪上某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道。

该内部人士继续说道,保本真的没有坑过人,除了部分转型后不及时赎回的。很多客户不知道,虽然基金公司努力通知,但是投资者的关注不及时,很多保本基金转型后,遇到熊市,无法保本,从而导致部分投资者疯狂投诉。例如,某只基金在2010年就转型了,一直到2016年、2017年都有人来投诉。

“事实上,保本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保本产品是‘反担保’,就是要基金公司先赔付,赔不起了才让担保机构赔。基金公司看似条件优渥,但是60亿元规模的保本基金,万一最后亏了1%,6000万元也不是小数字,毕竟很多公司的注册资本才1亿元。虽然这批客户有担保机构兜底,但是风险一旦发生,会引起金融体系的混乱。”因此,该内部人士认为监管叫停保本基金是个明智之举。

不仅如此,华南一家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称,随着监管层对保本的要求和风险认识的提高,导致保本基金募集之后在管理上过于保守,面对三年的封闭期,投资回报率很低,投资者不够满意。

上述人士认为,其实数量和规模的适量可控,保本基金的存在还是有价值的,一刀切有些可惜,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需要有个匹配性原则。”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