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区块链大热,信托公司也坐上了快车道。
近日,主营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怡亚通向外发布消息称,其联合蚂蚁金服、中融信托发行国内首单快消品行业动产融资区块链项目,此项目总额度2.5亿,本次落地金额5000万。
据悉,三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大体可概括为,怡亚通借助于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技术上线N++区块链“秒押”平台,然后中融信托利用此平台为存货抵押提供融资服务,最后再由怡亚通将抵押物分销出去,形成完整的链上闭合回路。
“区块链动产融资平台区别于传统货押方案,提供了较为立体的远程科技监管方案,为金融机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怡亚通强大的消费品分销能力,大大降低押品处置难度,这也是我们介入此领域的核心逻辑之一”,中融信托供应链金融业务负责人周长水说道。
信托公司与区块链合作增多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被逐渐重视,金融场景的范围不断扩大。作为具有变革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与信托业的结合也愈加紧密。
2018年1月,万向信托在行业内首次将区块链技术下沉到信托业务真实场景中,通过对区块链存证系统的现实应用撬开了数字银行的大门。
相关资料显示,万向信托区块链存证服务的实现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服务平台(BaaS),其将具体业务中的关键材料和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存证。这些关键材料和信息并未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上,而是经过数字加密处理后转换成不可逆推的特征值,以特征值的形式存放于区块链,这便从根源上决定了其不可篡改性。万向信托和其用户如需进行数据验证,只要将已有的材料和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再次与区块链上与其对应的特征值信息进行对比,即可验证材料是否已被篡改。
万向信托对于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数字资产的安全保障问题,并为资产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使得数字业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线上线下存储成本、更快速便捷的真实性验证。
同年,云南信托也快速推进了区块链ABS系统的开发,试图提高受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据悉,该技术利于投资人依此进行客观的投前决策判断,先观察数据,再决定是否投资,另一方面,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利于投后管理、风险监测。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9年2月,云南信托与招商银行在区块链ABS系统方面启动实质性合作,助推“小额债权”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升级。此举也标着信托公司在区块链研发成果转化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除此之外,爱建信托也与区块链擦出了火花。2019年8月,中国煤炭贸易区块链标准与检测工作小组成立,爱建信托成为会员单位之一。据悉,该小组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上海煤炭交易所发起,致力于促进煤炭产业与金融、技术的高度融合,打造出煤炭贸易领域真正的智慧供应链。
有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重构多种业务发展模式,如数字资产信托管理、基于区块链的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及知识产权信托、电子签约模式、信托受益权流转等。同时,信托公司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共享账本等特点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以及在信托业内共享交易对手违约信息。
一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信托的信任基础、多元主体、中低频交易等特点与区块链本身的特性有着高度契合度,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于信托业务场景时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双方赋能发展潜力巨大
事实上,关于目前大热的区块链,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尝试,试图让区块链更好地结合到业务之中。
有不少从业者认为,数字资产将在未来持续改变金融服务行业。过去20年,我们将现实世界搬上了互联网,信息化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今,我们的信息互联网又向着价值互联网转移,各种实物资产逐渐迈向数字化,下一步,人们可以在区块链上创建智能合约,开展各种数字经济金融创新业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怡亚通与蚂蚁金服,中融信托打造的全“链”条的数字金融生态流程为:首先依托物联网技术对动产进行实时监控,变事后追踪为事先管控,为金融机构的动产融资业务塑造更安全环境,构建联网金融业务的起点和基础。然后利用区块链永久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建设基于物联网物权锚定的区块链数字仓单,将传统的实物审计融资变为更高效和安全的链上数字化融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下,跨境交易各个环节都可信上链,金融机构将可以提供覆盖所有产业环节的基于真实交易的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务。
周长水称,区块链动产融资平台区别于传统货押方案,提供了较为立体的远程科技监管方案,为金融机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怡亚通强大的消费品分销能力,大大降低押品处置难度,这也是中融信托介入此领域的核心逻辑之一。
“未来信托业需要有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坚持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发展源动力”。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对于信托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它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背书机制,并与信托本源的精神相契合,这无疑将推动信托业务的整体发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