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11062143265s5ddKhm3W.jpg

“适合”的AI才是“最好”的AI AI赋能智慧养老怎样使机器不冰冷 ?

杨仕省 隋娉娉 2019-11-7 08:23:52

本报记者 杨仕省 见习记者 隋娉娉 深圳报道

“进入2020年以后,空巢老人将占据我国老年人口一半。”这个信息让整个养老行业和投资商都非常兴奋,因为这让养老行业从业者看到了商机。

在养老领域中,“智慧养老”已不再是一个新概念。AI赋能智慧养老得到了社会迫切的关心和关注,但同时,学者们也有担忧。

“大家对人工智能抱了很大的希望,但是真的需要耐心。”合肥工业大学国家老人福祉信息科技111基地教授安宁在11月2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对记者称,“现在人工智能里面的泡沫比较多,不是说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技术不好,而是可能时机还不成熟,技术发展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据亿欧大健康不完全统计,国内共有31家公司涉足智慧养老产业,科技和通讯行业转型趋势明显。在2日当天举行的2019大湾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2019中日科学家高层论坛”平行活动上,多位学者对智慧养老前景加以肯定的同时也在探讨,怎样才能让技术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万多块钱的高端服务机器人,它可以和老年人聊天,帮助测血压,但两者之间的情感是模拟的,AI也是模拟的。”中国建筑学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元颖如是说。与各个科技公司用AI赋能养老行业同步的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工类人群的需要也在逐步增长。

也许,破解老龄化挑战的任务,有多样性的解决方案。

各路资本抢滩养老市场

11月6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新增“人工智能”、“养老托育”等四个行业。对于已将业务规模拓展至养老行业的企业来说,这或可成为一颗定心丸。

依据60+研究院的资料,当下我国有涉足养老领域的上市企业中,养老地产以45.7%的比例成为其切入养老市场的首要选择;医养结合、医疗健康进军养老产业,占比18.5%;而选择智慧养老切入的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占比17.4%。上述三者是当前上市公司选择进入养老产业的三大领域。

其中,智慧养老在近些年的政策红利下发展迅速,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示范基地的数量已经接近400,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也已启动。

智慧养老到底是什么?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曾介绍到,智慧养老产品包括了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服务机器人这五大方面的供给工程。而AI是智慧养老运用的一项重要技术。

然而,AI虽昭示了养老产业的前景,但发展尚未成熟。“探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美国IBM公司可以说是失败了。并不是说这个东西技术不好,可能时机还不成熟。”安宁在活动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AI是一个吸引各类企业目光的朝阳产业,需要人们谨慎且有耐心地看待。

安宁直言,对目前的老人来说,AI的市场力量相对薄弱,因为其中的很多科技功能是需要对老人进行培育的,而能够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帮助的社工类人群又很缺乏。苏元颖则抛出了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服务机器人可以和老年人聊天,但如果老年人觉得它不懂自己该怎么办?

人工智能与养老产业的结合还存在尚多不确定,我们还能怎样应对老龄化?

智慧养老文图1_副本.jpg

合肥工业大学国家老人福祉信息科技111基地教授安宁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设备,曾因为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成为养老产品的失败典型。这不禁让人对即将到来的智慧养老提问:即将研发出的面向老年群体的AI产品,有多少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

“我们做AI的时候,不要盯着高端,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东西。”苏元颖分析认为,机器人与老年人之间的情感是模拟的,AI也是模拟的,一旦对服务机器人的新鲜感消失,老人可能就对它“弃之而去”。

智慧养老文图2_副本.jpg

中国建筑学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元颖

安宁则直言,老年人在AI到来之前的互联网时代,就面对着“老龄歧视”,即大家对于老人的需求不重视。“例如出租车被线上约走,导致老年人打车越来越难。虽然政府倡导互联互通,但系统地讲,连接工作是比较难的。”

在安宁看来,这些问题其实是用人力就可以解决的,例如社工类人群可以进社区,看到老人实际的问题,设计出相应产品,再回到社区获取老人的反馈。利用这样的方法,安宁所在的合肥工业大学国家老人福祉信息科技111基地已设计出“老人打车卡”,联合政府的激励机制。

“培养一些养老方面的多学科专才,包括社工和护理人,教他们怎么用思维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安宁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养老院的设置。苏元颖认为,一个老人去不去养老院的要求不是年龄,是体能。“一些功能无法让自己自理的时候,他才会去养老院,而且老年人是有一个生活环境的,这个环境是经过了数十年的交流和文化形成的,在老人院满足这些条件是非常困难的。”他说。

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但如何为各种办法赋予人类的温度,更为重要。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