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1203130414PNgXptBrWy.jpg

逾6000亿不良贷款压顶 农商行首次试水资产证券化

王仲琦 冯樱子 2019-12-3 14:46:33

本报记者 王仲琦 冯樱子 北京报道

长期以来,部分农商行受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粗放和经济环境下行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高企。虽然各家农商行通过清收、核销和转让等手段压降不良,但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仍呈上升趋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6146亿元,超过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紧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排在第二位;而不良贷款率则远超其他3类银行,排在首位。

不良贷款不但制约了农商行的发展,甚至存在巨大风险隐患。如何化解不良,是大多数农商行亟待解决的难题。

日前,央行等监管部门召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会,第三次扩大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范围。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邮储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渣打银行(中国),以及贵阳银行、青岛银行、广州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入围。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两次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不同,农商行首次被纳入试点范围。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加快批量处置农商行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与效益,解决农商行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河南一家农商行的高管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虽然只是少数农商行纳入试点,但毕竟是为农商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打开了一条新路。”

不良双升难题待解

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已成为众多农商行不得不面对的“顽疾”,尤其是今年以来,农商行整体不良持续始终高位运行。

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农商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5811亿元,不良贷款率4.05%。同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8095亿元、1.32%;股份制银行为4569亿元、1.71%;城商行为2968亿元、1.88%;二季度农商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分别为5866亿元和3.95%。同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7940亿元、1.26%;股份制银行为4601亿元、1.67%;城商行为3771亿元、2.3%;三季度农商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达到6146亿元和4%。同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8484亿元、1.32%;股份制银行为4668亿元、1.63%;城商行为4214亿元、2.48%。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农商行整体不良贷款逐步走高,并呈现加速上升的势头,而不良率远超其他3类银行。

“谈起农商行不良高企,就不能不说到农商行的发展历史。”上述农商行高管表示。

农商行脱胎于农信社。1951年5月,央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信社,以取代在农村领域广泛存在的高利贷机构。受此政策推动,全国各地开始组织成立农信社,仅5年的时间,农信社数量达到16万个。

2011年,原银监会宣布不再组建新的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逐步将有条件的农信社改组为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组为农商行。经过一系列合并重组,现有农商行1400余家。

根据2014年1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87号)要求,我国农商行分为县域、城区和大中城市三类。其中,县域农商行是指在县(市、旗)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城区农商行是指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一个或几个区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中城市农商行是指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实行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

而在2019年1月,银保监会又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对县域及城区农商行提出具体监管措施,明确县域及城区农商行应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且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应大于等于50%、本地新增贷款应占可贷款资金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农信社转变而来农商行在资产质量方面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分化严重。如贵阳农商行、大连农商行不良率曾高达19.54%和9.95%,贵州乌当农商行不良率也才曾高达14.97%,而河南修武农商行、山西侯马农商行不良率更是达到惊人的20.74%和26.28%。资产质量比较好的农商行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和广东一带,但从盈利能力来看,同样存在参差不齐、分化严重的问题,有的农商行ROE高达20%以上,而差一些的农商行ROE不足5%。

前述农商行高管告诉本报记者:“早期一些农信社因粗犷经营而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在改制过程中,农商行承接了这些不良资产,因此农商行的历史包袱比较重。”不仅如此,从外部环境来看,博瞻智库任涛博士认为,农商行由于小而散,大多处于中国经济相对较弱的地区,因此,农商行是国内最能体现经济基本面强弱兴衰的一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化解不良

负重前行的农商行如果通过自身经营,去化解历史包袱和新形成的不良显然并不容易,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则是快速、高效解决不良贷款的新途径。

不良资产证券化一般是指发起人为处置不良资产而将其重组打包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由SPV基于不良资产包未来的预期现金流发行分层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以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也就是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加快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与效益,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则具有重要意义。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通过证券化,可以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块资金来源。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按照相关规定,一个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将高风险权重的不良资产,变为风险权重相对较低的证券,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风险资产的比例。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2016年,当时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行六家银行入围,试点总额度为500亿元。2016年5月26日,中行、招行于同时发布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3.01亿、2.33亿。此后,农行、建行、工行、交行也发行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2017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再度扩围,第二批试点共12家银行,包括国开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行,以及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3家城商行,总额度仍为500亿元。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艳蓉对此表示,之前审批试点的主要是几家大型国有银行,还有全国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比较多。而农商行处置不良的办法比较少,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更加有需求。

陕西一家农商行投行部的负责人认为:“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品种,对于农商行来说,只要设计合理,其信用度、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均较好,应该有着比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该负责人进一步向本报记者介绍,由于不良资产的本金和利息只能部分收回,回收率和回收期限很不稳定,投资者购买单笔资产的风险很大。与其他的处置方式相比,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把若干资产进行有机组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的风险。某笔资产损失的增大,将被其他资产的回收所弥补。而且,在资产证券化中,通过采取信用增级的手段,可以使整个资产池的信用级别高于单个资产的简单平均。加之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证券发行等由专门的中介机构执行,中介机构间接为资产池的信用级别、运行提供了资信证明,在特殊目标机构与投资者之间建立起了一道相互了解的桥梁,因而更容易博得投资者的青睐。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