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1206193536KyDK2AAr8s.png

年终业绩盘点丨规模仅过百亿,信达澳银总经理或要换人,谁来带大“娃娃”公司?

梁银妍 陈锋 2019-12-6 22:44:27

本报记者 梁银妍 陈锋 北京报道

“信达澳银总经理等高管可能都要出现变更,主要是股东信达证券那边发生了变化。”基金业内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信达证券2019年深陷变革漩涡。据媒体报道,信达证券大规模变相裁员,核心高管变动,员工底薪降低4成,最近又拟增资近40亿。

信达澳银成立13年,但在公募市场仍是“小娃娃”。截至2019年12月,总规模仅过百亿。此外,公司投研人才不足,迷你产品众多。值母公司信达证券“大刀阔斧”改革之际,“母子相连”,信达澳银能否扭转颓势,迎来发展契机?

朱永强或将任职信达澳银总经理

12月4日,经前海开源基金证实,朱永强因工作变动原因,不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职。据了解,朱永强下一站或将转任信达澳银总经理一职。

目前,信达澳银基金尚未对该人事变动发布公告。《华夏时报》记者向信达澳银内部人士求证,对方称需等公司通知。

公开资料显示,朱永强曾任华泰证券技术部和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管理委员会董事总经理。2012年加入前海开源,此后主要负责经纪业务条线。

信达澳银现任总经理是于建伟。公开资料显示,于建伟曾在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工作,历任证券部副总经理、深圳证券业务部总经理、资产中介部负责人。其后在宏源证券工作,曾历任宏源证券营销经纪总部总经理,2013年7月加入信达澳银,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可以看出,朱永强和于建伟有类似职业经历。二人均在证券公司工作过,又负责过经纪业务条线,且朱永强有基金公司从业经历,是公司高层之一,其又是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一员。其从中型公司转任小公司核心高层,也在情理之中。

如若此番加入信达澳银,朱永强能否改善公司13年“长不大”的窘境,却依然有待观望。

出身不凡却是“小娃娃”

信达澳银其实出身不凡。

成立于2006年的信达澳银,初始股东为中国信达和澳洲联邦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康联首域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康联首域”),是国内首家国资控股的基金公司。2015年,信达证券受让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与康联首域共同持有公司股份。

信达澳银成立年限与资产规模并不相符,其成立13年来,规模呈萎缩趋势,收益不及同行,旗下迷你基金众多。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5日,信达澳银旗下基金24只(份额合并计算),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00.59亿元,排名94/144,其中权益类产品规模共计56.47亿元,占比56.14%;固收类产品规模44.11亿元,占比43.85%。2017年年底,信达澳银的公募管理规模曾达到顶峰199.40亿元,但其后呈下降趋势。

就业绩来看,公司利润排名持续下滑。Choice数据显示,信达澳银在2014到2018年实现收益分别为8.91亿、13.50亿、-1.23亿、8.93亿、-2.53亿,利润分别为12.61亿、9.76亿、-5.10亿、11.08亿、-5.03亿,排名为52名、59名、63名、63名、83名。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除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信达澳银领先增长混合(610001)、信达澳银安益纯债(004838)、信达澳银慧管家货币C(000682)外,其余基金规模均在10亿以下。除此之外,多数基金处于“长不大”状态,基金规模在1亿以下的共10只(份额分开计算),5000万以下的共5只,有清盘风险。

某基金圈资深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信达澳银比较边缘化,发展时间很长,但规模比较小,应该是不够市场化导致的。公募基金是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如果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跟不上市场,很难做起来。

他也提道,对于公募基金来讲,母公司不重视也能做起来,很多股东能力一般的公司,相反做得非常好,归根结底要看这家公司是否市场化。

投研人才明显不足

如果信达澳银的业绩,同其规模一样乏善可陈、不被市场买账也可以理解。但信达澳银旗下不乏优秀产品,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为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自基金经理冯明远管理以来,近3年、近2年、近1年、近6月、近3月、近1月阶段涨幅分别为103.93%、49.43%、68.86%、46.56%、8.34%、6.13%,同类排名为3/635、7/826、2/1061、4/1077、6/1201、40/1278、19/1314,表现十分优秀。

冯明远管理的另外三只基金,信达澳银核心科技混合(007484)、信达澳银先进智造股票型(006257)、信达澳银精华配置混合(610002),规模分别为3.45亿元、0.92亿元、1.15亿元。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19年12月6日,前2只均为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任职回报分别为8.98%和30.86%。信达澳银精华配置混合成立于2017年12月,各阶段涨幅均处优秀行列。

信达澳银的权益类产品表现不错,但重担压在冯明远一人身上。目前公司基金经理仅9人,成立13年来,当初的老将几乎全部出走,仅剩曾国富坚守。其余基金经理均于2011年之后加入信达澳银,投研人才相对紧缺。

与权益基金相似,固收类基金的重担则压在了孔学峰和尹华龙身上。孔学峰目前共管理8只基金,管理业绩最好的基金却是信达澳银新目标,为混合基金。但他所管理的债券基金,表现较为一般。

据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募基金的发展核心在于投研人才的储备和可持续性,如果投研人才来了又走,且又后继无人,无论对基金产品还是公司来讲,都是重大打击。

或因大股东变化而调整

上述知情人士称,信达澳银董事长和总经理可能都要出现变更,“主要是股东信达证券那边发生了变化。”

11月22日,信达证券突然抛出39.624亿元增资方案,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此前,信达证券还完成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信达证券成立于2007年9月,由中国信达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中海信托和中国中材集团,是在继承中国信达投资银行业务和收购原汉唐证券、辽宁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基础上设立的,是国内首家资管系证券公司。就持股来看,中国信达持有信达证券99.3%的股份,其他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到0.7%。

由于第一大股东中国信达放弃认购,此次增资完成后,大股东持股将会稀释。以募资上限来看,信达证券新股东将最多合计持股28.82%,未改变大股东控股地位。即便如此,对于严重依赖母公司的信达证券来讲,还是跨出了市场化的第一步。

同子公司信达澳银一样,母公司信达证券的发展亦堪忧。信达证券成立虽早,但并未发挥“先发优势”,不但与其他AMC系券商拉下不小差距,业绩更呈下滑趋势。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2018年,信达证券营业收入分别为27.59亿元、48.45亿元、22.43亿元、17.59亿元、14.58亿元,行业排名24名、30名、41名、45名、50名;净利润分别为9.18亿元、20.67亿元、5.09亿元、3.33亿元、1.13亿元,行业排26名、28名、50名、53名、53名。

实际上,2019年年初,信达证券已完成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2019年4月,信达证券董事长和总经理被曝双双更迭。信达资本董事长肖林将接替张志刚,担任信达证券董事长;银河证券首席财务官祝瑞敏“空降”接替于帆,担任信达证券总经理。

经历此番变动后,信达证券新领导班子提出了“三年内在A股上市”的战略目标。对于能否让子公司信达澳银产生联动效应,尚需持续观察。

编辑:高艳云 主编: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