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雨摄影)
本报记者 王潇雨 黄兴利 北京报道
随着欧盟在当地时间3月16日宣布开始执行一项为期30天的全球旅行禁令,世界上最重要的几大经济体之间彻底开启了“锁国”模式。
这也使得本就因“新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航空运输业遭遇了彻底的重击,因为依赖于人口流动产生效益的航空客运业务在各国之间愈演愈烈且暂时看不到尽头的边境禁令之下,已经几乎完全陷入停滞。
崩溃边缘
继2月初宣布禁止持中国护照的旅客入境之后,欧盟国家从3月13日起、英国和爱尔兰从3月16日起都被列入到美国的旅行禁令中。自此,全球两条重要的民航“大动脉”跨太平洋航线和跨大西洋航线之间的大部分业务被迫停滞。
疫情传播状况的恶化也促使更多国家推出相应的旅行禁令,甚至在欧盟国家之间的边境也一改此前“不设防”状态,边境关闭、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中断开始将国家之间推向互相防备的“割据”状态。
由于疫情最早爆发于中国湖北省,直接导致从1月底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旨在抑制病毒传播的限制性政策对航空、旅游带来了最为直接的冲击。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航空业在2月份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73.9%;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84.5%。
同样的影响随着疫情的扩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显现,“自我封闭”对开年以来就挣扎在客流量大幅下滑中的航空公司业务带来的打击很快就使得一些公司难以支撑。瑞典当地时间3月15日下午,七十四年历史的北欧航空公司宣布解雇大约1000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90%。
北欧航空由挪威、丹麦和瑞典三国联合组成,是欧洲规模较大的航空公司之一,每天运营的航班量超过800班,由于跨大西洋航线是其最重要的市场,因此旅行禁令带来的直接冲击最为严重,目前该公司的航空运输业务已经几近“停摆”。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下称“IATA”)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与申根地区之间共有约200,000个定期航班,日均航班量约550个。客运量高达4,600万人次(日均约125,000人次)。
在社会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结使得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航空旅行市场成为全球“含金量”和客流量最高的航空市场之一。
北欧航空在跨大西洋航线上的竞争对手挪威航空同样处在“刀锋边缘”,其市值一度跌至不足1.2亿美元,甚至不够购买一架远程宽体客机。美国市场的收入占到挪威航空总收入近20%,此外这家公司还经营欧盟境内以及欧洲到东南亚等地区的航线。
挪威航空宣布将暂时裁撤至少一半的员工,并削减40%的远程机队运力,最多减少25%的短途航班。即便如此,该公司仍表示可能只有几周时间来避免破产。
3月初宣布停运的英国的支线航空公司Flybe成为第一家在疫情爆发期间宣布破产的航空公司,也是英国两年以来倒闭的第三家航空公司,然而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导致这些公司最终难以维继的并不是破坏性更强的全球性“新冠”疫情。
航空业从来就是一个脆弱的行业,即使在没有爆发全球性传染病危机的2019年,就已经有亚德里亚航空、蓝鹰航空、阿根廷Avianca,日耳曼尼亚航空、捷特航空、WOW航空和XL航空等一大批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的航空公司相继停止运营。
因此在如今这样“流动”几乎停滞的局面下,即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那些航空集团与“死亡”的距离也并不远。
亚太航空中心(CAPA)创始人Peter Harbison甚至警告,“到2020年5月底,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公司将破产。”
在Peter Harbison看来,航空旅行的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枯竭,航空公司机队停运现金流枯竭,许多航空公司可能已经陷入债务违约或者技术性破产的境地。而“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各国政府和全行业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拯救与自救
至少目前看来,从各国政府在处理“新冠”疫情进行强有力的“自我隔离”政策以及对面临灭顶之灾的航空运输业未来的命运来看,至少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些积极迹象。
正因为短期内看不到疫情状况改善的希望,也难以估量此次危机打击的周期将持续多久,从行业组织到航空公司一方面采取削减运力和航线的方式来降低损失,另一方面则强烈呼吁政府出手救助。
3月16日,本来互为竞争对手的三大航空联盟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天合联盟(SkyTeam)及寰宇一家(oneworld)罕见地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呼吁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出手救助航空运输业。
在《华夏时报》记者获得的这份声明中,代表了全球六十多家航空公司立场的三大航空联盟表示“强烈支持IATA,要求监管机构今年夏季暂停实施航班管制规定,以舒缓航空业客流量大減的困扰。”
英国维珍大西洋航空母公司维珍集团董事长彼得·诺里斯(Peter Norris)也在3月16日致信英国首相,寻求一项包括数十亿英镑贷款、暂时停飞航班之后航权时刻保留等内容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他在信中表示:目前航空业急需政府财政援助支撑才能生存下去,否则航空公司将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导致数万人失业。
IATA也呼吁政府考虑延长信贷资金、降低基建成本和减税。“常态下,航空运输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催化剂。暂停大规模的航空旅行将冲击整个经济。各国政府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应该积极准备纾困。”IATA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Alexandre de Juniac)坦言,“各国政府必须认识到,有着270万员工的全球航空公司正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和运营压力,他们亟需支持。”
实际上,作为最早受到冲击的市场,承受了巨大损失的中国航空运输业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行业的救助措施。行业主管机构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揽子税费减免及补贴政策、航空公司运营相关费用的调降等。同时中国民用航空局还宣布为一直保持中国与国际目的地之间“不断航”的航空公司提供资金补贴。
在美国航空公司协会(A4A)呼吁联邦政府救助航空业之后,已经从白宫得到了“100%将为航空公司提供支持”的承诺。
A4A希望通过相关的金融政策或零利率无抵押贷款为航空客运企业争取到至少2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相关的税务减免措施使得美国的航空公司免于缴纳联邦消费税,并退还此前已经缴纳的部分税费。
从规模上来看,美国规模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三个航空运输企业,除了美国本土市场之外,在欧洲、拉美以及亚太地区都具有庞大的航线网络布局,因此在各国推行复杂的入境管制措施,以及美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之后,这些庞大的航空公司所受到的打击也是多方面的,甚至已经超过911事件之后对美国航空业的冲击。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3月前两周客流量缩减达一百万,预计3月将减少15亿美元收入,同时还宣布将在接下来两个月削减一半运力。
美国盈利能力最强的达美航空公司也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最多将停场300架飞机,同时也将推迟新飞机的交付进度,运力削减规模将达到40%。
而美国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则宣布将在5月6日之前削减其国际航班的75%,并在5月之前削减其国内航班的30%,同时其机队中的149架宽体机将会有135架停场。
考虑到这三家航空公司中即使机队规模最小的联合航空也有近800架,美国航空更是达到近千架,仅从运力缩减角度看就已经相当惊人。
美国联邦航空局已经宣布暂时放弃美国机场最低航班时刻使用要求,这将让航空公司能够取消航班,而不用担心丢失它们在拥挤或繁忙机场拥有的航班时刻。
同样,随着欧洲国家之间“互相防备”状态的加剧,航空出行的需求已经被压缩到最低水平,航空公司必须通过缩减航班量来应对。
欧洲规模最大的廉价航空瑞安航空宣布将在未来一周到十天削减80%运力,欧洲规模最大的航空集团法荷航集团也将削减70%-90%运力,并将旗下包括A380和B747在内的大型远程客机停场。欧洲另外两家规模最大的航空企业汉莎航空集团和国际航空集团分别计划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削减70%和至少75%的运力。
亚太地区因为受到的影响更早,所以早就已经将飞机大规模停场,其中中国大陆的航空公司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一度跌破2小时。国泰航空公司更是需要将部分飞机通过售后回租方式换取现金流的安全。
大洋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澳大利亚航空计划在5月底前将国际运力缩减90%,新加坡航空则通过提前退役旧飞机的方式调整运力规模,这一方式也是荷兰皇家航空等公司所采取的应对举措。
最令航空公司们担忧的则是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带来的长期市场需求疲弱,特别是在国家之间已经进入高度的“互相防备”状态下,以及“新冠”病毒的影响将如何从搅乱世界的状态中逐渐淡化影响,恢复正常社会秩序仍处在极不确定性下,市场将要耗费更久的时间来回到正常状态,这是航空公司所无法承受的。
正如《大西洋月刊》所描述的那样:World Closes Border(世界关闭边界),现代航空运输业经历近四分之三个世纪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繁荣的风光表象背后,在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激进的环保主义等“边界”限制之下,依然脆弱而敏感。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