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丹丹 单美琪 北京报道
“他们(易日升金融)承诺6.6折收回欠款以及逾期违约金,就可以帮助消除征信不良记录。我都搞不懂了,征信是说取消就取消的吗?”维权业主章益无奈的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前阶段,本报报道(详见2020年3月13日报道《3•15金融产品检阅台|装修公司步步诱导业主“泥足深陷” 第三方消费分期平台却全身而退》)关于易日升金融装修分期事件后,陆续有几位维权业主找到本报记者继续反映情况。
业主们普遍反映,该事件报道后,自装修公司资金链断裂爆发后的两年内,没有任何作为的易日升金融居然挨家挨户的联系业主,以打折的方式催收欠款,同时承诺只要业主们同意,并签下“保密协议”归还这部分钱,就可以同银行协商消除业主这期间的征信记录。
在采访过程中,业主也反馈了诸多疑问,首先,易日升金融为什么在两年前就帮助其中几位业主还了银行的贷款?承诺的取消征信是如何操作的?一直没有作为的易日升金融为何突然催收?而这一系列全国性的风险爆发对公司经营又带来哪些影响……
带着以上诸多疑问,记者拨通了业主提供的自称是易日升金融法务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不存在暴力催收情况,目前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欠款。而至于为什么搁置两年突然起诉催收,对方称,“任何诉讼都是有时效的,目前客户的时间已经接近临界时间,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讲,肯定要在诉讼时效内解决这个事”。
而对于打折收款和取消征信的事情,对方表示,不清楚上述“保密协议”,公司从来没有承诺过为业主取消征信不良记录,其余并不知情。
分期公司“手眼通天”,还能消除征信不良记录?
今年疫情期间,经历了两年前装修分期事件的无锡市业主们陆陆续续的接到了自称是易日升金融法务人员打来的催收电话,频繁的电话和短信使得本来就蒙受经济损失的业主们不堪其扰。
最先找到记者反映情况是江苏无锡的一位维权业主章益,而无锡市的业主们也自发的成立了维权群,群里大概有一百多人,他们都是在无锡市面对面装饰有限公司办理的装修分期,通过“一号家居网”,其由南京壹号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而提供分期服务的就是易日升金融(即“上海易日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易日升金融私底下和上了征信的业主签协议,同意他们欠的钱可以6.6折的方式还款,例如提供协议的业主当前欠款为51802元,6.6折之后需还34189.32元。目前大部分业主已经签了协议,还有少部分业主觉得有问题,便没有签。”其中一位无锡业主对记者说。
(根据业主提供的6.6折还款协议)
根据该业主反映,之所以有业主同意打折还款,是因为欠款导致了征信上面的不良记录,而易日升金融则以此为条件,承诺只要还款就可以把业主们的不良记录消除。易日升金融方面还要求,还款必须在今年4月10号之前完成。对此,公司表示这时间之后包商银行的法人就会变更,然后征信方面就不好沟通了。此外,业主还告诉记者,在此之前,无锡这边业主在事件爆发后,因为大部分都没有完成装修,所以业主们并没有继续还贷款的。
“我都搞不懂了,征信是说取消就取消的吗?”章益无奈的对记者说。他还表示,早在两年之前易日升就帮其还完银行贷款,类似情况的还有几个人,贷款银行都是包商银行。而为什么这样做,章益自己也有很多疑问,记者在发送的提纲中也提到此事,但截至记者发稿前都没有收到公司的答复。
(业主提供的个人征信信息截图)
另外,根据多位业主反馈,这期间易日升金融给业主们打来的电话,并不是官网的联系方式,其中章益告诉记者,其接到的催收电话是一位自称是易日升法务人员且显示来自浙江宁波的手机号,其还不断提醒业主每天都在计算违约金。
根据业主们反馈,目前江苏无锡市的四十多名维权业主中,已经有二十多人同意并已经按照6.6折还完了银行贷款。还有一部分业主是同江苏银行贷的款,其中江苏银行和业主签的协议内容大致为,“什么时候装修公司还了业主的钱,业主再还银行的钱,”所以这部分业主并未还款,也没有征信不良记录。
但是,在其他银行贷款的业主,例如包商银行,一直在催业主还钱。而上述提到有部分业主是由易日升金融代还的,但平台官网会天天发信息计算“违约金”等提示业主归还代偿的钱,其中,章益称目前自己的违约金已经达到两万多了。
另有业主向记者透露,这所谓的6.6折还款协议为一份“保密协议”,一旦泄露公司承诺的消除征信便会取消,但是即使是现在钱还完了,也得三个月以后才能取消不良记录。
记者还注意到,业主们除了要还之前协议上写明的贷款,因为装修没有完成,所以业主们都停止还贷,但是这期间,易日升一直在计算违约金的。
例如,一位业主反映,自己在包商银行办理贷款8万多元,还了四个月,还了2万多,剩下5万多,但是加上逾期期间的违约金,一共要还七万多元。记者按照业主提供的扣款截图,记者计算违约金年利率大概在36.5%左右,已经超过法定最高年利率。
(业主提供的违约金计算截图)
针对以上,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陈文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易日升消除坏账催收的行为,违反了公平原则。易日升与业主以及装修公司签订三方合同时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导致业主在装修未完成的情况下仍需继续支付装修贷款,造成了业主的损失。
其次,上征信信息是银行或者其他有放贷资格的公司才持有的权力,从易日升的工商信息中的经营范围来看,它并没有放贷资格。因此易日升承诺还款之后马上消除征信信息的保证是没有根据的并且可能会涉及金融诈骗。
律师:易日升的金融合作伙伴已超资方数量
时间拨回到三年前。章益告诉记者,自己办理贷款协议日期为2017年10月份,因为当时面对面装修公司正在开展国庆节促销活动,在易日升金融办理装修分期利息不用还,还可以享受优惠活动。
章益的合同于2018年5月份结束,结果合同日期到了章益的房子就只安装了水电,这期间装修工人推三阻四总是找借口不来,直到2018年4月这家装修公司资金链断裂事件突然大爆发,业主们才恍然大悟。
“有的业主还没有开始装修,装修工就不干了,说上面没有资金下来,然后全部停工。整个无锡市(涉及资金)大概有一千多万元,这一次易日升把老百姓坑苦了。”章益对记者说。
另据一位业主反映,这个装修公司早都有问题了,“一号家居网”在作促销活动之前,就已经出现问题了,随后有更多业主质疑,“装修公司企图通过这次活动来骗取资金,这是金融诈骗,并不是经营不善。”
还有业主还提到,无锡市有独立的法人机构,但是把钱都转到连锁公司法人的个人账户里,该公司的装修资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入个人账户后结果导致无锡市的资金链断裂,装修款也全部没了,最后还催着业主还贷。
由于业主当时并不清楚情况,后来通过立案调查才渐渐知道详情。目前为止,大部分受害业主都已经报案了。“但是多数情况是很难立案,也是定位于民事诉讼,况且又是全国性的事件,比较复杂,调查起来很麻烦。”章益对记者说。
易日升金融和多家全国连锁的装修公司皆有合作。正如此前提到的,事件还涉及陕西、深圳等地区的柠檬树装饰公司等。
这其中,无锡市的业主们还去过南京的信访局,但都无果而终。这起事件已经远在两年前,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而无锡的业主们两年前就报案了,但都迟迟不予立案,当地派出所给的答复始终是“公司亏损,资金断裂。”
直到现在,两年来一直没有行动的易日升金融3月以来开始起诉业主,疫情期间通过电话和信息进行催收,同时继续计算违约金。业主们对记者表示,自己心里压力非常大,而自己才是受害者,也不想再承受经济损失,只能被迫应诉。
而对于为什么突然起诉业主,易日升方面对业主们给出的解释是“起诉是全国性的,现在还没有到江苏无锡这边来,现在轮到这里了。”记者拨通的自称是法务人员的电话给出的解释是“法律诉讼期快到了”。
根据业主反馈情况来看,与易日升金融合作的金融机构除了江苏银行、包商银行等城商行之外,还有一些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具体合作情况未知,比较复杂,为了避免引发上述风险,分期公司与上述金融机构合作有哪些法律约束?未来一旦上述风险暴露,消费者如何维权?
对此,陈文明表示,分期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主要受《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约束。同时,根据《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按本市相关规定创新融资方式,扩大可贷资金规模。易日升的金融合作伙伴显然已经超过了办法所规定的资金融入方的数量。
(天眼查资料截图)
频繁踩雷的背后是不断暴露风险的消费分期
随着现金贷监管趋严以及政策对消费金融的扶持,消费金融尤其是场景分期重新被视为一片蓝海,而伴随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进军教育、医美等场景,这其中的风险也随着市场扩容而不断暴露、放大。
去年下半年,闹的沸沸扬扬的教育分期跑路事件,导致韦博英语北京、上海、成都等全国多地门店关停,随后又被爆出“韦博英语疑似失联跑路”,该教育机构也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牵扯其中的自然也少了分期公司,彼时为其服务的多家金融机构也曾表态将一直在关注韦博英语相关事态发展,持续与韦博英语及相关监管部门保持沟通。与此同时,分期机构还承诺为用户提供相关援助,例如成立专门的团队,协助用户维权、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等。
除此之外,此前还有媒体曝出医美分期巨头米么金服旗下现金贷被诉暴力催收等,而米么金服在2017年联合海尔云贷推出的教育分期软件海米管家更是多次踩雷。对此,用户质疑海米管家对合作教育机构审核不严。而彼时海米管家也表示,教育机构出现问题海米也是受害方,建议用户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和证明报警、对该教育机构提起司法诉讼。
事实看来,无论是教育分期、医美分期,还是装修分期等,其运作模式普遍为金融机构先将费用一次性付给平台,消费者按期支付给金融机构。但面对频频“踩雷”的分期场景,不是平台跑路,就是资金链断裂,都直接导致消费者被迫承受着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在陈文明看来,消费分期主要的风险点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放贷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合作机构的经营异常,导致业主与平台遭受损失。平台在接入商户后,并未对商户进行风险监控,对于商户的法律诉讼、法人变更等异常情况不够敏感,使得部分欺诈商户接入平台后有机会偷梁换柱、瞒天过海。“十秒审批”、“一分钟下款”……这些为了方便客户、改善用户体验的审批方式,正在进一步加剧场景分期的风控难度。同时分期场景的运用,欺诈商户“卷钱跑路”,导致客户的主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第二,线上审批带来的欺诈风险。为了追求高效、低成本,许多平台取消了线下审批流程,转而通过上传相关信息进行线上审批。虽然部分身份信息,如身份证、视频等难以造假,但所分期的项目、金额,以及与商户签订的合同却难辨真假,因此给了骗贷大军可乘之机。部分商户也趁机与贷款中介勾结,通过签订假合同帮助急需现金的人贷款,从而使平台遭受损失。
第三,风控丧失独立性。部分平台的业务部门为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倒逼风控部门放松审批力度,提高审批通过率,如医美分期在前期有着七八成的通过率。然而,高通过率带来的并不一定是高回报,还有可能是高不良率。由于场景分期的目标群体不算十分优质,因此风控端的放松无异于一种自杀行为。高通过率只能逞一时之快,只有有效控制不良率才能保证平台的持续稳定运行。
“消费者权利受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防范意识,或因贪图利益而放松防范,一些跑路公司大部分是利用了消费者急于贷款或贪图‘贴息’或‘免息’等占便宜的心理,将其一步步诱导至圈套中。”陈文明进一步对记者强调,“消费者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应该提高警惕意识,审查合作公司资质以及信用状况。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保留证据,及时向司法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维护自己的权益。”
(应投诉业主要求,“章益”为化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