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414195431FJ4Fh7crMG.jpeg

联想集团要过紧日子 杨元庆“盯紧”现金流

卢晓 2020-4-14 22:25:05

本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相比首当其冲的服务业,联想所处的行业遭受的冲击并不是最严重的,暂时还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自身的现金状况良好。但是全球疫情一旦长时间持续,经济滑坡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行行业业,影响到联想。因此联想必须做最艰苦的准备。”4月14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在联想集团(0992.HK)一年一度的新财年誓师大会上如是说。

受疫情影响,联想今年的誓师大会首度在线上直播。除杨元庆外,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等高管均依次登台复盘了联想各业务在上一财年的表现,并宣布联想在新一财年的目标。而在杨元庆的计划中,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未来十年中将被打造成联想新的核心竞争力。

全年目标有缺口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科技制造企业带来冲击。

杨元庆在誓师大会上坦言,受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及全年CPU短缺等不利因素影响,联想距离达成2019/20全财年营业收入大目标有一定的缺口,但对战略转型意义重大的 “四个小目标”基本达成。

而展望新财年,杨元庆预计,联想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将更加错综复杂。联想要做最艰苦的准备,把回归基本面放在最高优先级。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除了提到要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公司运转安全,以及保需求,保服务外,杨元庆强调联想还要保生产和供应,工厂不停转,物流不停转。“在疫情的催化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生产力,提升效率。”他说。

杨元庆当天宣布,“联想在国内的工厂全部复产,而且现在已经全部满产,包括武汉厂。”联想武汉工厂负责人齐岳在现场连线中也表示,联想武汉工厂3月开始复工复产,现在已经100%恢复到正常时期的产能。

据悉,联想在全球有33个制造基地,其中在有中国武汉、合肥等五大工厂,海外工厂则分布在日本、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地。对于海外工厂的运转情况,联想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就了解的情况而言,疫情目前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尚不明显,联想未来会重点关注在物流、产能、部分元器件供应及成本方面的潜在影响。

回归基本面的另一方面加速回笼现金过“紧日子”。杨元庆在提出“联想要加快收款,审慎投资,以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动性”的同时,还表示联想要加强内部管控,降本增效。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联想已为差旅、招聘按下了暂停键。而对于咨询和第三方服务的项目,联想会停止新的、并重新审视旧的项目。此外,联想还取消了年度的调薪,推迟晋升的涨薪。“都是为了用紧日子来实现久日子。”杨元庆说。

服务欲成新核心

联想也在寻找新的机遇。

杨元庆表示,在终端业务领域,随着学校的课程转到线上,公司的业务转到线上,个人电脑、平板和显示器的需求显著增长,人们对线上购物、在线游戏、远程问诊和视频会议工具等需求的暴涨。联想在智能物联网领域产品线,以及和软件应用提供商的关系,希望从过去的IT硬件设备提供商转变为在线经济的一站式供应商。

杨元庆当天还宣布了联想新一财年的“小目标”。他表示除了希望联想个人PC业务巩固全球第一外,还期望移动业务能够找到盈利性增长的新路径。此外,他还期望联想的数据中心业务能够实现高于市场20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长。

这其中,PC一直是联想收入的最大支撑。以中国区为例,刘军当天宣布,联想在国内PC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40.8%。但刘军也坦承,除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受中美贸易战,供应短缺等多重影响,中国PC市场在去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2019年PC市场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超过17%。他感叹,他出道20多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原本的估算是持平,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差异,中国区的销量较年初目标有明显的差距。”

事实上,联想此前一直期望摆脱对PC业务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杨元庆在当天的发言中则宣布:“在未来的十年里,把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联想新的核心竞争力。”杨元庆说。他当天还提出,希望包括DIBG、CIOT在内的软件与服务业务总体营业额年比年增长20%,占集团整体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少1个百分点。财报显示,上一财年前三季度,联想集团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的营业额超过26亿美元,占到了集团整体营收的6.6%。

而聚焦中国区,刘军还宣布,新一财年联想中国区智慧服务业务将挑战10亿美元营业收入的目标。他还提到,联想中国区智能物联转型已进入深水区,非PC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智慧服务业务去年全年营收超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此外,刘军还宣布中国区在新财年还力争将PC市场份额实现1.1个百分点的增长。

但伴随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以及消费需求的萎缩,包括联想在内的科技制造业在今年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