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519124736023WRYJ2Ya.jpg

两会快报|聚焦小型电动锚定全球化 王凤英五项议案件件点中产业“穴位”

翟亚男 2020-5-19 17:46:28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作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今年将第13次参会。作为汽车行业的代表,其议案依然聚焦汽车产业。两会期间,王凤英将就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路径等问题提出五项议案,分别为《关于加快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 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能源和动力转型升级的建议》、《关于加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汽车“走出去”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减轻企业负担节约社会资源 实现汽车消费信息整合升级的建议》、《关于当前汽车社会下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的建议》。

建议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
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近年来,小型电动车技术、品质不断提升,相比中大型电动车更为经济环保,更符合现阶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城镇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购买能力。小型电动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行业政策、行业认知等因素影响,小型电动车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在新的历史阶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助力整个产业持续平稳向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社会进步。

针对目前小型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王凤英建议:一、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二、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三、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四、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引导
解决氢能产业链瓶颈问题

氢气来源广泛,适合大规模生产、储存和运输,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相结合,可为交通运输和电力等行业提供高效清洁的电能和热能,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载体作用。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制造工艺和集成控制等方面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产业链、标准和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上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氢能产业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急需国家顶层设计规划和政策引导,解决整个氢能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

为此,王凤英建议:一、政府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产化;二、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方式,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三、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四、完善标准法规建设,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制定;五、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制定长期稳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

建议制订“走出去”国家战略
护航汽车强国之路

中国汽车“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是中国迈向世界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汽车“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竞争格局,中国汽车“走出去”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汽车出口价格低廉、“走出去”模式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金融服务瓶颈凸显、合规风险掌控能力不足等。

中国汽车“走出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因此,王凤英建议:一、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推动汽车强国建设;二、引导新能源汽车出口新增长点,强化对出口企业的管理;三、建立汽车质量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培育;四、搭建“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护航企业“出海”;五、优化跨境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对汽车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六、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机制,保护中国汽车企业利益。

建议搭建汽车大数据平台
节约资源惠企惠民

中国汽车产业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告别高速稳定增长,转型与升级,已成为产业新标签。对汽车消费环节而言,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以信息化工具深耕细作,满足消费者对美好汽车生活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应用”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长板,与汽车消费环节相结合,将有能力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
以汽车标识为例,2016年12月,北京地区全面启动机动车车辆保险(包括交强险和商业险)电子保单试点。2020年3月1日,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电子化先后推广至全国16个城市。由此可见,通过电子支付类手段实现纸质证书所承载的功能,已经有很好的范例支持,且符合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因此,王凤英建议:一、打通电子化流程,节约社会资源;二、搭建大数据平台,减轻企业与消费者负担,包括政府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进程,并采取多证合一的形式改变过去纸质证书繁多的情况,以综合性二维码或其他可识别的电子凭证,代替纸质证书。

建议建立智能检测体系
解决机动车检测难题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35亿人。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与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空气质量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完善机动车检测管理和增强机动车检测能力提出新要求。与此同时,我国计算机、大数据、车联网、遥感测试等技术发展迅速,为机动车智能检测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

对此,我国持续推进机动车检测改革,推动了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进步。但面对不断骤增的检测需求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机动车检测仍面临不少问题,如机动车检测供需矛盾突出、机动车检测滞后于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等,直接影响到汽车行业及汽车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层面推动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对此,王凤英建议:一、完善道路安全法相关法规检测要求,细化汽车检测标准及档期;二、政策推动机动车检测技术向智能化、大数据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机动车检测效率;三、推动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完善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解决车检难问题。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