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隋娉娉 杨仕省 深圳报道
一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枢纽”的国家战略;一年之后,“最强湾区金融政策”落地。
5月14日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共计30条金融政策,着重强化粤港澳三地金融互补、互助和互动的关系,推动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便利流通和兑换。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过去一年的国际金融地位首次跌出全球五大金融中心行列,而上海首次晋升为第四名。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格局未来是否会发生改变?同样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阵地,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谁将成为最终的中国对外金融窗口?
对此,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中国未来有可能形成多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格局,但香港的地位难以撼动。“FDI(外商直接投资)有70%是通过香港市场溜进来的。作为自由贸易港,以及特区内长期形成的法治环境,其他城市打造的国际金融中心只能与香港形成差异化互补关系,谋求多赢,而湾区经济一体化也只会加强香港的地位,而不会起到削弱或此消彼长的作用。”
经济金融专家余丰慧同样认为,在人民币还无法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中国若想打造“全球金融中心”,还需要金融制度框架完全开放的香港地区来辐射和带动。尽管香港自身的国际地位在削弱,但动荡平息后会马上恢复。
“跨境理财通”即将诞生 金融机构业务扩容
通读《意见》可以发现,在26条具体举措中,跨境金融部分最为出彩,占据12条。其中,与百姓最密切相关的当属“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才能享受的“福利”。
《意见》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与港澳居民购买对方所在地的银行所销售的理财产品,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资产配置渠道被拓宽。本报记者了解到,现如今,境内个人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或者QDII产品等渠道投资海外市场,购买境外房产或者配置金融属性的保险业不在先行开放的外汇政策之内。因此,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跨境理财通机制对于湾区居民的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是非常大的突破。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公布的数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约为2.3万美元,在这一数据基础上,任泽平认为大湾区的理财客户、高净值客户较多,构建双向的理财通对大湾区内地居民来讲,增加了其配置海外市场的渠道。而对于跨境理财通机制,香港此前也呈积极态度。2019年1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公开表示,会积极与内地当局和业界制订有关细节,尽早推出跨境理财通。
此外,粤港澳三地还可为彼此地区的企业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意见》指出,大湾区内地银行可向港澳地区的机构或项目发放跨境贷款,同时支持港澳银行在内地的分支机构为大湾区建设提供贷款服务。也就是说,粤港澳互补、互助、互动。
通读《意见》中跨境金融的部分可以发现,三地银行的业务将出现一系列简化和新增,尤其是大湾区内地审慎合规的银行。例如,办理跨境人民币的业务流程将会简化,后续会开展帮助大湾区内地居民开立个人外汇结算账户,以及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等。
那么,在该《意见》下发之后,大湾区内地银行是怎样解读它的?之后会在业务方面进行调整呢?《意见》中对银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称,5月19日,公司针对《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表示:“加强境内外协同,大力满足大湾区内公司和个人客户各类跨境金融需求;加强保银协同,善于发挥中国人寿整体优势,强化保险、银行、投资板块联动;从严把好客户准入关,严防信用风险。”
国际金融中心一角 与上海同台共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的细节图,《意见》重点主要在探路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规划纲要》对大湾区在金融方面的最终定位——“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在此值得延伸的问题是,在“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定位上,上海与大湾区之间有什么不同?
徐洪才认为,上海在金融期货交易所方面实力更强,而香港的股票市场、金融贸易服务和营商环境是优势。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则向本报记者表示,上海是央行第二总部,因此是国家级金融的定位,而香港拥有自由经济、是国际化的金融港,因此在与国际金融对接上,上海比香港难度大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或因社会局势问题,近期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首次跌出全球五大金融中心行列。英国智库Z/Yen集团最新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香港排名退后三位,“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始终占据前四的格局由此被打破,而上海排名首次晋升,形成了“纽约、伦敦、东京、上海”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上海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为止已持续两年。Z/Yen集团最近四期报告显示,上海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等方面全部排名前五。特别是投资管理方面,上海在本期列第二位,体现出近年来上海全力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步伐加快。
不过,对于上海“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以及大湾区“全球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定位,金融经济家学余丰慧认为还有待商榷。
他向本报记者指出,人民币资产配置市场要求的是高度开放的金融格局,而当下,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配置人民币市场,因此,上海的“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这一角色的塑造还需要有制度上的突破。
“此外,如果人民币能够在中国实现自由进出和兑换,那么离岸这种市场作用就会不断削弱,上海也就并不是唯一一座能够自由兑换人民币城市,因此,目前中国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仍是香港。”余丰慧指出,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香港、伦敦和新加坡三者在国际上一直占上风,因此若政局稳定下来,香港会马上恢复其国际金融地位。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格局上,宋丁指出,湾区金融依靠香港的单核格局也并不会因为香港经济社会的动荡而转向多核格局。“由于广深是内地城市,而内地金融开放是有限度的,因此广深的人民币国际化功能远不及香港离岸市场的水平,也由此,广深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湾区的配套型城市。尽管香港当下遇到障碍,但大湾区对外开放的核心是香港,这是不会改变的。”
此外,宋丁还指出,中国金融大开放、大互动、和国际对接是大趋势,而在这方面,深港有很大优势。“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完成与国际无障碍对接,但从目前的来看,如果人民币完全放开,那么中国的金融制度和体系可能就要重新设计,因为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