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605093251mQCNNYQ59z.PNG

消费疲软影响消费金融业绩 线下业务仍是蓝海

冉学东 徐晓梅 2020-6-5 13:40:07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徐晓梅 北京报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的消费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9.0%。

消费疲软直接影响了消费金融行业。2020年第一季度,持牌消费金融普遍保持正增长,但增速明显下滑,甚至华融消费金融在2019年度由盈转亏。

不过,消费金融行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以及较大的增长空间。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市场渗透率将达25.05%。

虽然现在消费金融市场已经逐渐恢复,但这期间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布局线下信用贷

新冠疫情暴露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存在的问题,如线下业务无法正常运营、风险防控不到位等,同时也指明了方向:加强线上运营以及风控很有必要。

此前,有不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了线下信用贷业务。如中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旗下的线下产品有信用贷和乐享贷,最高额度20万元,最长期限36个月,乐享贷可接受房产抵押。

事实上,该消费金融公司早于2018年就开始收缩线下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贷款余额328.1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7%,其中新易贷信用贷和乐享贷分别占79.78%和19.53%。彼时,其线下信用贷款规模的占比为72.56%,同比下降了2.19个百分点。

锦程消费金融成立多年以来,8年间一直主打线下业务,旗下产品锦易贷、收入贷、抵押贷,分别针对有按揭房且房贷没有结清、月收入3400-6000元的用户,房产可以二次抵押,最高额度达20万元。直到2018年7月锦程消费金融才开始上线了线上业务。

北银消费金融的居易贷是为有房贷的用户提供的信用消费贷,宅易贷为有房用户提供抵押消费贷,尊享时贷则为优质企业员工、正规院校博士后等提供的无抵押现金贷;华融消费金融旗下有房贷、车贷、保单贷、社保贷等,用户凭借房产证明、行驶证和驾驶证、保单证明等资料可申请贷款,额度最高20万元,最长期限36个月;湖北消费金融的嗨贷又分为月供贷、保单贷、基金贷等,凭借房产、保单证明等,最高额度20万元;晋商消费金融的晋情贷最高20万额度,最长期限36个月,凭借身份证、房产证等资料可办理;长银消费金融有薪欣贷、保单贷、宜家贷、积金贷,用户凭借保单、公积金等申请的贷款,最高额度20万元,仅支持陕西省用户申请,需要线下办理等。

以上持牌消费金融的业务流程有不少还需要线下办理。过去,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因违规暂停了线下业务或遭监管严厉处罚。线下信贷业务展业难、风险高仍是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难题。

现在不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的业务模式,但有的以线下业务为主,有的很晚才开始布局线上业务,这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的因素之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完善,线下信用贷将在不久后退出消费金融行业。”一位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线下业务仍有市场

疫情的爆发,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业务受到冲击,影响是多方面的。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场景方面,线下场景无疑受到了强烈冲击,客流量大幅减少以及门店歇业等现状,使得线下业务遭遇了停滞;贷后方面,疫情背景下贷后形势严峻,而贷前规模又有所收缩,双重作用下,一些消金机构的现金流面临着大考,主要表现为疫情期间线下催收近乎停滞;借款人资质方面,部分借款人确实受疫情拖累,但也有一些浑水摸鱼之辈伺机逃废债,因此目前消金机构面临的贷后环境相当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由于出行受限、还款便利性等方面受到影响,加之有发生逃废债的可能性,这都会抬高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给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能力带来了挑战。

苏筱芮坦言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减少损失,“随着疫情逐渐恢复,这些消费金融公司应当首先逐步有序恢复业务,在稳妥风控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业务量,与此同时,消金机构也可以借助各地促进消费购物的窗口期,与各类商超百货类机构加紧合作。”

但即便线下业务存在不少问题,“线下业务目前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全盘否定线下并不可取。”她还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加紧建设线上基础设施。

“新基建”在今年两会期间多次被提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将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是长期目标。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有获客成本高以及融资难。

“关于获客问题,早期消金机构难免需要借助外部第三方力量,但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有渠道,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影响力,尽量减小对外部第三方倚靠的百分比。”苏筱芮对本报记者表示。

通过财务数据发现,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负债总额有所提升,间接说明了其现金流的短缺,急需补血,发行ABS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2020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大额ABS,包括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