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前夕,云南怒江州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心图书室”认领活动中,75位爱心人士向宜信基金会捐出70余万元爱心善款(截至6月1日),可以为孩子们建立90个爱心图书室,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扶贫。在图书架起的桥梁下,这份饱含温暖与希望的爱,不再因距离的阻隔而山高水远。
这也是宜信公司528“美好生活日暨14周年庆”云端庆典的重磅环节。当晚,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带领15人“直播天团”化身带货主播,将售卖费用的1%,捐赠至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用于乡村儿童保障、爱心图书室设立等公益项目,正式拉开“宜信公益1%行动”的序幕。
从2009年创新性的推出公益助农项目宜农贷,到今年年初开创性的倡议高净值客户将1%的资产用于公益事业,宜信的公益之路已走过11年之久。作为一家成立14年的金融科技企业,宜信坚持助力公益背后的初心、逻辑和践行方式,已渐渐在国内成为影响力投资的样本。
一点善,百分爱:1%资产的重大社会影响力
2019年11月,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决定》的通过,从根本上明确了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与之相契合的是,当财富实现自由,数字增长已经不能满足高净值人士个人的价值诉求,链接社会、解决问题、帮助他人、带来更大影响力,正日益成为其真正的价值诉求。
而把稀缺的社会资源配置到美好的事物和组织,让美好社会、美好生活可以更好、更早实现,这既是宜信秉持至今的初心,也是在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公益的终极逻辑。“如果财富管理行业大发展,客户的资产配置之中只要有1%的配置在公益上,我们的公益事业就多出几倍的可用资金。”2019年12月,在中国公益年会上,唐宁表达了这样的理念。
这也是《宜信财富2020年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下称《指引》)中关于公益慈善提出的重磅理念:倡议高净值人士将1%的可投资产用做公益。目前大中华区600万资产以上富裕家庭的总财富为128万亿,如果每一位高净值人士都响应 1%的倡议,那就是1.28万亿,是2018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额900亿的十几倍。1%的公益投入,即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指引》指出,无论是直接捐赠,爱心出借(捐赠收益), 还是在所有资产配置中主动选择具有正向社会效果的投资标的,都可以让财富有更好的归宿,做更可持续、可测量、可参与的公益。
自2016年推出业内首份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以来,宜信一直以引领性和前瞻性的资产配置黄金三原则(跨地域国别配置、跨资产类别配置、用母基金的方式超配另类资产)实现了不俗的业绩,成为业界和客户心中的投资“风向标”。
也正因如此,顺应社会公益需求和高净值人士价值诉求的“宜信公益1%行动”甫一推出,便迅速得到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在5.28当天取得了开篇提到的喜人成绩,将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的愿景照进现实。
公益背后的商业智慧:助力创一代“善”“传”并举
十四年来,宜信一直和公益慈善领域紧密相关。这一方面缘于宜信自身的CSR项目已经运作了十一年以上。早在成立之初,宜信就创造性地推出公益助农项目——宜农贷,以“借”的方式协助城市爱心人士帮扶最贫困地区的创业妇女做小项目的需求,拿到回款后可以帮助下一个人,打造了造血型、可持续的全新公益方式。
另一个极具引领性的公益亮点在于,当国内还没有O2O概念时,宜信已经开始通过“线上+线下”的闭环模式,组织爱心人士去扶贫一线,实地感受他们所帮助的创业者,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十一年的持续运作下,这种以100元为单位进行扶贫的“小善”最终变成了“大爱”:截至目前,宜信共帮助了近30个贫困县的近3万名贫困人士,近20万热心公益人士参与其中,取得了丰厚的社会成果。
在点对点精准扶贫之外,宜信还凭借自身长期投身公益慈善所积累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措施。在今年3月的一场带货直播中,1小时内,宜信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帮助甘肃民勤的农户卖出5吨西红柿。
随着宜信将企业社会项目战略性升级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家致力于持续通过金融创造美好的企业,为公益进行了更多的赋能。以宜信旗下宜信财富为例,其所面向的客户大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在财富传承的需求之外,“创一代”们也迫切希望将家族的精神、积善的家风顺利传承下去,以此凝聚家族力量、培养家族才俊,真正实现家族的基业长青。
通过资产配置投身公益,是解决这一“刚需”的有效方式,这也是宜信倡议高净值人士用1%的可投资产做公益的一大动因。“公益慈善可以帮助客户把家族的价值观传递下去,在帮助我们的企业家、客户做到社会责任担当的同时,家族两代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家族最美好的理念和资产真正得以传承。”对于用公益助力客户实现传承与慈善并举的创新性路径,唐宁这样解读。
今年3月26日,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宣告成立,标志着宜信公益全面升级。据基金会秘书长徐秀玲介绍,该基金会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公益活动业务范围包括:资助贫困家庭生活、贫困学生就学;资助贫困学校基础设施改善;资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造成损害的救助。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的成立,也更好地丰富了1%公益资产的实现途径。
除了目前正在推进的“爱心图书室”项目,还有“保”贝计划、“宜起成长”等多个创新公益项目也在陆续跟进,正如唐宁曾多次说过的那句话:“宜信公益将会与企业的发展相伴相随,宜信会将公益进行到底。”
影响力投资:宜信一直“在路上”
2007年,一种全新的投资理念从意大利洛克菲勒中心传播到全球,那就是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并迅速为政府组织、NGO和金融机构所青睐。根据全球知名的非政府组织GIIN的定义,影响力投资的主要投资对象包括公司、组织和基金,投资者的目标在财富之外还包括实现社会和环境影响力。
近年来,全球众多富豪开始聚焦并践行影响力投资,从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到马克•扎克伯格等人,无不在保持财富持久性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公益、投资于未来,将资本投资于能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项目中。
半岛资本创始人,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顾问Dillon Hale对此表示,在美国,影响力投资备受技术精英的青睐。“这种方式使他们在决策时可以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使他们以对社会、文化和环境有利的方式安排他们的巨额财富,这也引发了极大赞誉。”
换言之,利润和公益慈善并不矛盾,这是影响力投资的一大特点。而在这方面,从宜信首创“造血”型公益,以及坚持通过公益帮助客户实现传承与慈善并举等长期实践中可以看出,宜信自成立以来就与影响力投资紧密结合。
“宜信公益1%行动”更是一个有力证明。在宜信的倡议下,高净值人士将1%的资产投入到公益事业中,通过直接捐赠,爱心出借和可持续投资,将让财富获得更好的归宿,让善意发挥最大的价值。
“过去做好事更多的考虑是‘自己感觉好’,其实重要是的如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财力物力’花在刀刃上,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社会回报。下一个10年、20年,中国的公益事业大有可为,也将更加专业。”在去年年底的中国公益年会上,唐宁给出这样的预判。
作为公益金融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影响力投资正在产生越来越积极的公益作用,成为社会进步和商业文明的重要体现。在这件关乎社会公益福祉的事上,以“负责任的金融,有温度的金融”打造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的宜信,将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