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跨境电商贸易似乎迎来了春天。
6月15日,第127届广交会“云开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线上展会专门设置了跨境电商专区板块。而就在3天前,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针对跨境B2B出口业务增列两项海关监管方式代码。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传统外贸企业受影响较大。“当前,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是最重要的工作,在稳外贸方面,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显示了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专职副秘书长、直播电商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孙之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前两个月,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174亿元,同比增长36.7%,疫情下跨境电商零售额呈现了逆市增长。
不过在孙之升看来,出口贸易放缓使得一大批传统外贸企业转而也投身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在跨境电商“风口”下,很多企业没有针对跨境电商制定清晰的运营模式,导致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平台经营毫无新意,价格大战频频上演。因此,他建议,跨境电商企业应根据所专注的行业及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服务,准确定位个性化业务,逐渐完善适合自己发展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才能有效避免商品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
跨境贸易逆势增长
分拣、装箱、打包、贴面单……金华金义综合保税区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一箱箱来自韩国的口红、日本的尿不湿、法国的红酒即将装车发往全国各地。此时正值“618”电商大促,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也参与其中,想要在“618”大战中多分一杯羹。
据保税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金华市跨境电商增长迅猛。据金华海关数据显示,截止6月16日,金义综保区跨境邮包出区量达170万单,货值超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和168%。
据记者了解,为备战今年的首次电商大促,金义综保区的跨境电商企业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备货。网易考拉口岸事务总监陶涛表示,估计“618”单日最大出货量可达30万单,差不多是平时一个月的量,“这对电商、通关,还有物流,都是一个大考。”陶涛说。
事实上不止金华市,外贸重镇义乌市今年以来跨境电商也突飞猛进。数据显示,1-5月,义乌市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1.2亿元,增长290.3%,其中保税电商(1210)进口10.2亿元,增长310.8%。而同期,一般贸易出口247.9亿元,增长29.9%,但市场采购出口710.4亿元,下降了20.3%。
对此,孙之升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传统贸易受到严重冲击,跨境电商以其独特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避免物理接触,成为境外防疫物资传递、贸易市场开拓的重要渠道,跨境电商物流和海外仓成为了“稳外贸”重要支撑,可以说是疫情催生跨境电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了跨境电商等新生业态的创新步伐,推动跨境电商进一步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跨境电商企业近年来形成的渠道优势在物资采购、端到端配送等方面得到了有力发挥,将跨越关境的供求两端高效链接起来,保证了供应链的完整。
但是在跨境电商“风口”下,很多传统外贸企业盲目转向跨境电商,并没有针对跨境电商制定清晰的运营模式,“只是简单的把固有的销售模式搬到网上,甚至看到什么赚钱就一窝蜂上马,无论是打开电视的电视购物频道,还是很多团购网站,商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致使各平台经营毫无新意,价格大战频频上演。”孙之升说。因此,他建议,跨境电商企业应根据所专注的行业及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服务,准确定位个性化业务,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在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的“新消费”观念带动下,逐渐完善适合自己发展的跨境电商供应链。
跨境电商迎来春天
从2015年中国第一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杭州设立,至今已有105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区域),形成1+12+22+24+46格局,覆盖30个地区。尤其是在疫情期间,4月7日,还新增了46个试点城市,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跨境电商也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跨境电商连续多年被提及,表述从完善、设立到加快发展,说明跨境电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2019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0.5万亿元,较2018年的9万亿元同比增长16.66%。
从跨境电商产业结构上看,跨境出口电商的比例将长期高于跨境进口电商的比例,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将始终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虽然疫情的暴发对外贸行业造成沉重打击,但我国内需市场体量足够大,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依然存在。我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具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跨境电商主营的“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相对优势,也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短期内中国制造的地位也难以被撼动。”孙之升认为。
“在配套政策层面,我国正在逐步增加和放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鼓励搭建服务跨境电商发展的平台,建立配套物流等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和完善海外仓等等,从国务院到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意见,为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孙之升对本报记者表示。
6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南京海关等10个海关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新监管方式的试点,自7月1日起施行。
孙之升认为,海关总署出台新规,即是对先前推出的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举措的补充,也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务实举措,更显示出世界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强大需求和中国外贸不可阻挡的强劲活力。届时,试点城市在享受新政策、新模式带来的通关便利的同时,将有效引导和带动一部分企业转向跨境电商领域,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更好的发挥跨境电商对于稳外贸、促销费、保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外,新政虽然是对跨境电商行业做出的肯定和支持,但也要求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境内服务商、消费者等各方在享受利好和优惠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合规性,充分了解自身在业务中需要遵守的事项,重视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合规性建设。“跨境电商作为新生业态,更需加强职能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的联动作用,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监管、服务质量监管和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跨境电商的标准化进程和信用体系建设。”孙之升表示。
此外,当前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都很难招到真正合适的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因此,孙之升建议,须推进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为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配套人才支撑,才能保证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行业标准制定
虽然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但一直存在立法缺失、管理缺位的现象。
事实上,当前假货泛滥、退换货难等问题也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备受诟病,由此跨境电商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这严重扰乱了跨境电商的正常发展秩序,给社会公众群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致使行业创新能力徘徊不前。
据孙之升介绍,跨境电商也是媒体购物的业态分支,相对于国内电商业态,跨境电商具有环节多、供应链复杂、涉及面更为广泛等特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行业规范的标志性事件是《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补齐了短板。
据了解,《电子商务法》除了明确规定跨境电商从业者应该遵守进出口监管的法律规定外,也加强了跨境进口消费投诉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法律依据,多角度促进跨境电商行业良好健康发展。“但是仅靠一部《电子商务法》还是不够的。”孙之升认为,因为,《电子商务法》中很多规范条文是框架式的,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与传统贸易模式相比,跨境电商具有碎片化、小额化、高频次等特征,导致管理分散,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现行物流及通关模式无法适应,通关效率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由于相关制度执行不严和经常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现象,直接影响了跨境电商的口碑及消费者跨境网购的消费意愿和规模。因此,孙之升认为,应在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的同时,加大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架构体系,制定核心关键标准,形成行政单位依法处理的依据,为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发布平台合规性、产业孵化器和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等都做出规范要求,为跨境电商行业设门槛、划底线、树标准、立规范。以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推动跨境电商模式创新。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