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城入驻企业名录 王颖/摄
本报记者 徐超 见习记者 王颖 泰州报道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抢抓机遇,更加深入、接轨上海,更好地对接长三角各地,并在科技、金融、产业等多个领域开创通力合作、借鉴共赢的新局面,成为了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地处江苏中部的泰州,南部濒临长江,北部与盐城毗邻,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近年来,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是泰州在改革发展中高频提到的一个任务。目前沪泰两地的往来正在往全方位、深层次迈进。”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在6月22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这样说道。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泰州医药高新区宣传部副部长胡安平获悉,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例,园区内科研项目超过50%与上海有合作,主要是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具体体现为:一是上海的研发项目在泰州医药高新区产业化,二是泰州的产业项目利用上海的研发资源;三是泰州的产品开拓上海大市场。
沪泰直通动车加速泰州融接上海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7月1日,泰州至上海动车组将正式通车,往返两地将更加便捷,沪泰两地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为泰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通了快捷通道。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泰州有超过6成企业与上海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动车通车之前,企业工作人员往返两地只能自驾或在南京换乘,耗时4小时以上。
扬子江药业
“我们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平时高管会定期两边跑,通常是自己开车,确实不那么方便。”扬子江药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但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科技、人才、信息、政策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上海成立子公司,有利于公司抢占科技、人才制高点。”
除企业合作外,泰州农产品四成以上供应给上海,每年接待上海的游客500万人次以上。“与上海相比,泰州的特色是更宜居。泰州的水域占国土面积22%,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水城,极具‘自然之美’;泰州是一个祥泰之州、幸福之城、美食之都,‘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生活之美’;泰州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文化之美’。” 史立军在媒体见面会上这样推介泰州,“我们也已经做好准备,邀请更多上海的朋友到泰州来。”
借着泰州动车直达上海的“东风”,7月初,泰州党政领导班子将赴上海,召开泰州市、上海市静安区区域合作对接会,举办泰州城市推介会、重大产业项目及科技创新人才合作项目促进活动和文旅产品、优质农产品推介会。
推进产业强市进程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泰州正在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努力做强产业、做强城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名城和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
“推进产业强市,总的目标要求是,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努力把泰州打造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说。
6月22日、23日,《华夏时报》记者相继在泰州医药高新区、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泰兴长江生态走廊、新时代造船厂、新浦烯烃(泰兴)有限公司等地采访调研。
据新浦烯烃副厂长吴留知介绍,泰兴经济开发区内产业关联强。上游可填补烯烃产业链源头空白,下游可满足公司产品“足不出园”即可完全消化,同时减少园区化工原料长江每年400艘次船舶运输和每年上万辆汽车公路运输,降低系统化风险。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泰州市印发《关于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强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晰了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该市确立的产业强市三年目标为,到2022年,三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0%;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6家,50-100亿企业10家,10-50亿企业50家;三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0%,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年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新授权发明专利500件,建成长三角地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泰州划定了六项重点任务,致力于用三年时间做强地标产业,做特医疗器械产业,做优船舶制造产业,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做专高端装备产业,做精化工及新材料产业。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