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斌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在六一儿童节传出在美提交招股书消息后不久后,小鹏汽车在融资路上快速交卷。7月20日上午,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完成C+轮近5亿美元融资,主要投资方为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去年11月,小鹏汽车刚刚完成4亿美元C轮融资,并引入新晋战略投资者小米集团, 而这次两支领投的对冲基金+大型PE高瓴和管理庞大资金量的红衫组合,给出的强烈信号是,这是一次Pre-IPO的融资,或意味着小鹏汽车上市,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确保头部造车新势力座次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经济饱受冲击,投资者趋于谨慎。全球投资搜索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投资笔数及金额都有明显缩水,完成投资仅827笔,公开披露的总投资金额3115亿元,皆不足2019年同期数据的1/3。在此大环境下,小鹏汽车尚能获得到主流投资应属不易。
2019年10月13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了C轮总计4亿美元的融资,该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领投,何小鹏个人继续跟投,投后估值约为40亿美元。
C+轮的5亿美元融资,对于小鹏汽车以及何小鹏而言,都非常重要,这一轮融资的达成,确保了这家车企依然在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集团参与游戏的能力值。
此次,参与小鹏汽车C+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均是长期专注科技、智能汽车领域,有深入研究而且有成功投资历史的机构投资者。其中,Aspex Management是香港知名长线股本投资基金,Coatue Management是国际知名对冲基金,在科技领域投资成绩出众。而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更是老牌国际私募基金,在智能汽车赛道有重要布局。
高瓴资本已经不是第一次押注小鹏汽车了。2018年8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约总额4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高瓴资本则首次现身。
彼时,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只有持续为用户和投资人创造长期价值,小鹏汽车才能不断的变大变强。”这也与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观点不谋而合,后者一直强调高瓴坚守长期价值投资,买入并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而不是只做简单的价值投资者。
下半场比拼看运营实力
2020年Q3,对于小鹏和所有造车头部势力而言,最大的突破点是卖车和智能化。
7月17日,宣布C+轮融资的2天前,小鹏汽车在北京、上海、广东肇庆、成都四地同时举办了小鹏P7的规模化交付仪式。小鹏汽车在销售端截至2020年4月有117家销售网点,服务网点为81家,超充站位达到200座,第三方接入的充电桩达20万个。
作为小鹏汽车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小鹏P7定位高性能轿跑,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在2019年4月上海车展首次亮相后,于今年4月27日正式上市,补贴后价格区间为22.99万-34.99万元。
面对新能源造车严峻的运营淘汰形势,今年以来,小鹏汽车推行了多项节流举措,同时也在内部推行组织架构优化。省下的钱被小鹏汽车用到了他们认为更合适的地方。何小鹏在P7发布会上透露,P7研发费用超过30亿,软件研发费用超过7亿。
新能源造车行业人士预计,对于小鹏汽车而言,P7前期将会有一定的订单积累,2020年下半年的销量从绝对量上来说应该有保证,留下来真正的挑战应该在2021年的上半年。
而要保证新车型交付供应,除了加速渠道铺设,更重要的是做好自身的制造供应体系。今年3月,为了解决自建工厂的造车资质问题,小鹏汽车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5月19日,工信部发布的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小鹏汽车作为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在该批公告中予以发布,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的自建工厂生产资质最终落定。小鹏P7正是诞生于肇庆小鹏汽车智能工厂的首款车型。
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被小鹏汽车视作最突出的优势之一,这一能力也是主流投资者关注并看重的。自建工厂自主生产,补足了小鹏汽车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运营智能汽车全链条的完整性。
如何筑就自己的“护城河”
行业头部公司获得资本加持,主力车型逐渐上量的同时,市场对头部造车企业的期待一方面是相关企业在智能化方向的突破和演进速度,另一方面考察的是既有技术投入在市场交付中的适应性和成熟度。
在造车新势力遇到这个实实在在的运营包需要攻克前,包括大众、宝马、奔驰等在内的传统车企,近年来纷纷加码汽车智能软件开发,试图在新的时代继续把握住车市的脉搏。在无人驾驶技术方向上,多家传统车企在2020年前虽然有所放慢脚步,却更明确了攻坚的重点。
从目前情况看,小鹏汽车在自研方向的策略是采取跟随对策,融资完成后,小鹏对外的对外发布消息启用了“未来让我们携手前行,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一语,行业人士称,在10万级以上市场区间,不断提高交付产品的软硬件成熟度,做好体验是小鹏希望在下半年稳扎稳打存在的基石。
特斯拉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软件与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但受制于对中国本土场景需求的不了解,也屡次因为质量和定价问题引发国内消费者不满,埋下了矛盾冲突的种子。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造车新势力企业想要突出自身优势,需要打造差异化特性。新势力企业需要提升车辆的体验感,在智能体验、服务体系方面做更多的价值,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