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方凤娇 北京报道
数据要素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内的数据立法正在加速推进。《数据安全法(草案)》全文已于7月3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随后,深圳开始布局。7月15日,深圳市司法局于公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首提数据权以及深港澳数据融通机制,标志着深圳迎来数据经济新时代。
7月22日,粤港澳数据要素产业化联盟、深圳市数据要素产业化专委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联合举办《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李纪珍副院长表示,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引擎,《条例》将给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据要素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从内容上看,“《条例》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出了一个数据权,它把数据权定义为权利人依法对特定数据的自主决定、控制、处理、收益、利益损害受偿的权利。”在华东政法大学高富平教授看来,数据权就是财产权。
“《条例》作为落实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第一部政府文件,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意义和极高的价值。”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高承实表示。
数据要素产业蕴含巨大机遇
“数字经济正迎来3.0时代,数据智能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清华x-lab数权经济实验室主任、深圳市数据要素专委会主任钟宏认为,数据——是智能科技的驱动要素,是数智经济的生产要素,是数权治理的价值要素。
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郑定向会长认为,《条例》对行业的发展将发挥引擎作用,尤其是建立深港澳地区数据融通与跨境合作机制的规定,从立法上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撑。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在钟宏看来,中国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迎来了四大机遇。首先,我们的生活、工作线上化,大大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其次,国家加大新基建过程当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包括数据中心等等都促进数据要素发展。
从治理的维度来讲,去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党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离不开以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面向全球的治理角度,基于数据化全球化的治理模式,也是我们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全球数据人类共同体的重要的机遇和机会。
产业界关注《条例》落地和实操
基于数据要素产业蕴含的巨大机遇,《条例》引发产业界普遍关注。如何更好地落地和实操,是接下来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数据定价方式上,高承实指出,《条例》可操作性尚待加强,如“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一章有太多原则性的规定,而让执行者无从下手。同时,传统的地域性科层制管理方式与数据的无边界流动之间存在的固有冲突有待弥合。此外,他建议进一步加强数据定价方式研究。
其次,在数据流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区域、跨境流通存在一些独特障碍,一是法律制度不同,香港、澳门地区与中国大陆地区对数据和隐私保护的重点与内容各有侧重;二是监管差异,粤港澳数据流动与数据应用服务在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三是标准不一致,香港、澳门产业主要依据国际标准;而大陆则涉及国际、国家与行业等多类型标准;难以有效互通、互认与通用。”对此,华控清交副总裁宋巍提出了‘新数据观’——明文数据中具体信息和计算价值进行分离,基于此,整合运营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技术有助于打通数据跨境、跨区域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宋巍表示。
在技术和产品支撑方面,针对《条例》提出的“公共数据共享及开放,将进一步明确数据资产如何实现安全可控合规的数据交易”,易华录战略企划部总经理赵阳认为,需要成型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对此易华录提出了“数据银行”概念,并已着手研发该产品,即将试点落地。据赵阳介绍,深圳数据《条例》明确了个人数据、公共数据的权属,提出城市级的大数据中心建设。这与易华录正在全国推行的“城市数据湖”不谋而合,城市数据湖是升级版的城市数据中心。
钟宏认为,数据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具有损耗低、风险大、增值多、管理贵、增长快、垄断易、确权难的7大特性。数据要素产业化发展,要建立“数权观”,数据立法应考虑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产业发展并重。他建议深圳打造“数据要素沙盒体系”,包括数权、科技、应急、产业、资本、治理、标准、跨境沙盒,形成创新与多元治理的产业发展体系,为数据要素赋能双区建设,提供制度层面保障。
为响应、配合《条例》未来正式发布和实施,据郑定向介绍,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在粤港澳数据要素产业化联盟的指导下,于7月16日设立了深圳市数据要素产业化专业委员会,以推动深圳地区数据融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联通,加速建设国内数据要素统一市场,大力拓展数据跨境流通,构建国际化数据合作平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