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8012144089NHZcxydA9.jpg

镇江“跑起来”路径: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王颖 徐超 2020-8-1 22:39:38

本报记者 王颖 徐超 镇江报道

7月31日,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下称“市委全会”)召开。在4月28日召开的产业强市大会上,镇江喊出了“跑起来”的口号,此次市委全会则给出了实现“跑起来”的战略路径: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抢抓的机遇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其中,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是当前镇江市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的最大现实机遇。

不过,由于南京的虹吸影响,镇江可能面临人才、产业等方面的资源竞争。对此,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明确表态,在长三角的区域竞争中,不能把南京与镇江的关系简单归类为同质化竞争,镇江可以在与南京的融合中强化自身特色,与南京相互支持。

产业强市战略拉动辖市区积极性

上半年,镇江全市新签约内资1亿元以上或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56个,同比增长14.7%,完成年计划78%,超序时28个百分点;签约项目总投资636.6亿,同比增长25.4%。

镇江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谈沁磊在8月1日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2020上半年前文项目总投资的增幅创近年来新高,我认为与产业强市大会的展开有关。大会召开后,各辖市区主动推进项目签约,干部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干部精气神的改变带来(招商引资)数据上的提振。”

本报记者了解到,镇江8个板块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外出招商,推进有效项目信息都在30个以上,其中丹阳、扬中、丹徒超过了60个。9个市级产业招引牵头部门积极拓展信息渠道,在手在谈项目都在5个以上,其中市商务局77个、农业农村局37个、文广旅局17个。

丹徒、扬中、镇江高新区已完成全年签约任务,镇江新区签约项目占全市总数的三成。7个板块的签约项目总投资同比正增长,其中,镇江高新区、镇江新区、扬中增幅在20%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

推进产业强市,需要做到狠抓项目招引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层次。

产业强市靠产业项目支撑。纵观上半年集中签约的项目,大健康、大数据、新基建、新材料等领域的项目数,同比增长18%。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0上半年,镇江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21.3亿元,利润总额40.7亿元,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幅3.9个和12.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规模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49.2%,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

镇江市的12条重点产业链则呈现出产业层次提高、智能水平提升较快、强链补链投入大等特点。工信部门透露,镇江将继续整合产业链,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全年推进54个重点技改项目,组织实施16个重点智能制造项目。

此外,科技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镇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萍表示,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强化协同创新,加快与周边城市科技一体化合作进程。

蔡萍告诉本报记者,江苏省和镇江市将于8月5日联合举办“2020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推动60多家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与镇江市300多家科技企业对接,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镇江转移转化。

全面对接南京 无惧虹吸效应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大势使然;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民心所盼;实施高效能治理,是重要根基;争得城市荣光,是使命所在。对于时代赋予的“三高一争”命题,镇江明确战略路径,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华夏时报》记者参加了市委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马明龙在会上指出,要用好镇江及周边城市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更加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把镇江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

其中,科教资源密集的周边城市,和需要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城市,都指向南京。

马明龙表示,在宁镇扬一体化进程中,镇江应该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发展”,而非与南京“错位发展”。南京和镇江不应该简单地认为只存在同质化竞争,镇江可以在与南京的融合中强化自身特色。比如若在南京成立研发中心,镇江可以承接其研发应用中心,镇江将重心放在研发的产业应用而非研发本身,则可与南京形成相互支持、相互扶持的良好互动。

据了解,镇江已成功引进南大双创园、南大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师大镇江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推动镇江产业与南京科创资源深度融合;同时,句容利用毗邻优势,全面对接南京,谋划布局一批产业园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